赤膊上陣
拼音chì bó shàng zhèn
注音ㄔˋ ㄅㄛˊ ㄕㄤˋ ㄓㄣˋ
繁體赤膊上陣
正音“膊”,不能讀作“fù”。
感情赤膊上陣是貶義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辨形“膊”,不能寫作“博”。
歇后語三國演義的許褚
謎語三國演義的許褚
近義詞輕裝上陣、赤手上陣
反義詞披堅執(zhí)銳、披掛上陣
英語come out without any disguise
俄語дéйствовать открыто
日語もろ肌脫(はだぬ)ぎで出陣(しゅっじん)する
德語rücksichtslos auf den Plan treten
詞語解釋
赤膊上陣[ chì bó shàng zhèn ]
⒈ ?形容勇猛頑強,也比喻壞人扯下偽裝,公然為非作歹。
例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拼命?!罕蟆堵劶t旗譜的創(chuàng)作》
英go into battle stripped to the waist;
引證解釋
⒈ ?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陣交戰(zhàn)。比喻不顧一切,勇猛戰(zhàn)斗。
引梁斌 《漫談<紅旗譜>的創(chuàng)作》:“朱老鞏 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拼命。”
⒉ ?比喻壞人撕去偽裝,公然做壞事。參見“赤體上陣”。
引克非 《春潮急》四五:“現(xiàn)刻他們在一系列失敗后,狗急跳墻,赤膊上陣,公開露出了猙獰的面目?!?/span>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jù),互相攻伐。割據(jù)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lián)合起來,出動數(shù)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zhàn)。兩人戰(zhàn)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zhàn)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zhàn)了一百多回合,勝負仍然不分。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現(xiàn)突出的筋肉,赤著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雙方官兵大為震驚。兩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夾住馬超的槍,于是兩人在馬身上奪搶,許褚力大,咔嚓一聲,扭斷槍桿,兩人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接著兩軍混戰(zhàn),曹軍損傷大半,退回寨中堅守不出。馬超退回渭口,對韓遂說:“我看在惡戰(zhàn)當(dāng)中,再也沒有比許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個‘虎癡’??!”
赤膊上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陣 | zhèn | 阝 | 6畫 | 基本字義 陣(陣) zhèn(ㄓㄣˋ) ⒈ ?軍隊作戰(zhàn)時布置的局勢:陣線。陣勢。嚴(yán)陣以待。 ⒉ ?戰(zhàn)場:陣地。陣亡。沖鋒陷陣。 ⒊ ?量詞,指事情或動作經(jīng)過的段落:陣發(fā)。陣痛。下了一陣雨。 異體字 陣 塦 漢英互譯 a period of time、battle array、blast、front 造字法 會意:從阝、從車 English column, row or file of troops |
上 | shàng shǎng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上 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⒉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級和質(zhì)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xué)藝術(shù)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進:沖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裝,連綴: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藥。 ⒑ ?按規(guī)定時間進行或參加某種活動:上課。上班。 ⒒ ?擰緊發(fā)條 |
赤 | chì | 赤 | 7畫 | 基本字義 赤 chì(ㄔˋ) ⒈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顏色:赤血。赤字。 ⒉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⒊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⒋ ?裸露:赤腳(光腳)。 異體字 灻 烾 漢英互譯 bare、loyal、red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red; communist, 'red'; bare |
膊 | bó | 月 | 14畫 | 基本字義 膊 bó(ㄅㄛˊ) ⒈ ?上肢,近肩的部分:胳膊。赤膊(光膀子)。 ⒉ ?〔厚膊〕厚切肉。 ⒊ ?分裂尸體而曝之:“殺而膊諸城上”。 異體字 髆 造字法 形聲:從月、尃聲 English shoulders, upper ar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