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杖則走
拼音dà zhàng zé zǒu
注音ㄉㄚˋ ㄓㄤˋ ㄗㄜˊ ㄗㄡˇ
繁體大杖則走
感情大杖則走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挨打。
反義詞小杖則受
英語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
詞語解釋
大杖則走[ dà zhàng zé zǒu ]
⒈ ?傳說舜父用大棒打舜,舜逃走躲避,免得父親背上不義的名聲,后比喻為了大義進行忍讓。
英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
引證解釋
⒈ ?謂父以大杖責子,或致傷,在父則為傷慈,子宜避之,不陷父于不義。
引漢 劉向 《說苑·建本》:“舜 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cè);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br />《后漢書·崔實傳》:“﹝ 崔烈 ﹞問其子 鈞 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 鈞 曰:‘論者嫌其銅臭?!?烈 怒,舉杖擊之, 鈞 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狼狽而走。 烈 駡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 鈞 曰:‘ 舜 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
國語辭典
大杖則走[ dà zhàng zé zǒu ]
⒈ ?大杖,重杖。大杖則走語出指為人子者,恐其父失手被打死而陷父于不義,只得逃走,此不可稱之為不孝。
引《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烈怒,舉杖擊之?!伊R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弧?/span>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曾參因為種瓜誤點被父親毒打一頓,挨打后不省人事,醒來后還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孔子聽說后,非常氣憤,甚至不認他這個弟子??鬃诱f當年舜對待父親的責罰從來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對父親的孝心,曾參則陷父親于不義的深淵。
大杖則走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走 | zǒu | 走 | 7畫 | 基本字義 走 zǒu(ㄗㄡˇ) ⒈ ?行:走路。走步。 ⒉ ?往來:走親戚。 ⒊ ?移動: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筆(很快地寫)。鐘表不走了。 ⒋ ?往來運送:走信。走私。 ⒌ ?離去:走開。剛走。出走。 ⒍ ?經(jīng)過:走賬。走內(nèi)線。走后門。 ⒎ ?透漏出去,超越范圍:走氣(漏氣)。 ⒏ ?失去原樣:走形。走樣。 ⒐ ?古代指奔跑:走馬。不脛而走。 ⒑ ?仆人,“我”的謙辭:牛馬走(當牛作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異體字 ? 赱 漢英互譯 |
杖 | zhàng | 木 | 7畫 | 基本字義 杖 zhàng(ㄓㄤˋ) ⒈ ?扶著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⒉ ?泛指棍棒:搟面杖。禪杖。 ⒊ ?古代刑罰之一,用棍打:杖脊。 ⒋ ?古同“仗”,恃,憑倚。 異體字 丈 漢英互譯 bastinado、staff、staves、verge、wand 造字法 形聲:從木、丈聲 English cane, walking stick |
則 | zé | 刂 | 6畫 | 基本字義 則(則) zé(ㄗㄜˊ) ⒈ ?模范:以身作則。 ⒉ ?規(guī)程,制度:規(guī)則。總則。原則。細則。 ⒊ ?效法:則先烈之言行。 ⒋ ?表示因果關系,就,便:聞過則喜。 ⒌ ?表示轉(zhuǎn)折,卻:今則不然。 ⒍ ?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則余之罪也。 ⒎ ?用在一、二、三……等數(shù)字后,列舉原因或理由:一則房子太小,二則參加的人數(shù)多。 ⒏ ?與“做”相近(中國宋、元、明代小說、戲劇里常用):則甚(做什么)。 ⒐ ?量詞,指成文的條數(shù):新聞兩 |
大 | dà dài tài | 大 | 3畫 | 基本字義 大 dà(ㄉㄚˋ) ⒈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shù)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⒊ ?規(guī)模廣,程度深,性質(zhì)重要:大局。大眾。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shù)少:不大高興。 ⒌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⒎ ?時間更遠: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