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李之嫌
拼音guā lǐ zhī xián
注音ㄍㄨㄚ ㄌ一ˇ ㄓ ㄒ一ㄢˊ
感情瓜李之嫌是中性詞。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處于嫌疑的境地。
近義詞瓜田李下、瓜田之嫌
英語the suspicion of being in the melon field and under the plum tree
詞語解釋
瓜李之嫌[ guā lǐ zhī xián ]
⒈ ?在瓜田里彎腰、在李樹下抬手皆可被疑為偷盜瓜果。比喻置身于犯嫌疑的環(huán)境之中。
例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會?!嚏摺丢?dú)斷》
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五代·王定?!短妻浴ず眉暗趷旱强啤?/span>
英the suspicion of being in the melon field and under the plum tree;
引證解釋
⒈ ?比喻處于被懷疑的境地。參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br />《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幸遇英雄相救,指望托以終身,誰知事既不諧,反涉瓜李之嫌。”
國語辭典
瓜李之嫌[ guā lǐ zhī xián ]
⒈ ?比喻處在被懷疑的境地。參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條。
引《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誰知事既不諧,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諒,何況他人?」
成語典故
北齊時期,學(xué)識淵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別人的錢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過兗州。老朋友兗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當(dāng)?shù)厣a(chǎn)的白色絲綢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員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瓜李之嫌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之 | zhī | 丶 | 3畫 | 基本字義 之 zhī(ㄓ) ⒈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⒉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⒋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⒌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⒍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異體字 ? 漢英互譯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上像向前的腳,下 |
嫌 | xián | 女 | 13畫 | 基本字義 嫌 xián(ㄒ一ㄢˊ) ⒈ ?可疑之點(diǎn):嫌疑。避嫌。涉嫌。 ⒉ ?厭惡,不滿意:嫌惡( wù ㄨˋ )。嫌棄。討人嫌。 ⒊ ?怨:盡釋前嫌。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異體字 慊 漢英互譯 suspicion、ill will、mind、dislike 造字法 形聲:從女、兼聲 English hate, detest; suspect; criticize |
李 | lǐ | 木 | 7畫 | 基本字義 李 lǐ(ㄌ一ˇ) ⒈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后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為人只要忠誠、正直一定會感動別人)。 ⒉ ?姓。 ⒊ ?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稱。 異體字 ? 造字法 會意:從木、從子 English plum; judge; surname |
瓜 | guā | 瓜 | 5畫 | 基本字義 瓜 gu?。è通瑷冢?⒈ ?蔓生植物,屬葫蘆科,果實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樣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兒。 異體字 苽 漢英互譯 melo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elon, gourd, cucumber; rad.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