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頭接耳
拼音jiāo tóu jiē ěr
注音ㄐ一ㄠ ㄊㄡˊ ㄐ一ㄝ ㄦˇ
繁體交頭接耳
感情交頭接耳是中性詞。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yǔ)、定語(yǔ)、狀語(yǔ);形容兩個(gè)人湊近低聲交談。
辨形“交”,不能寫作“絞”。
辨析交頭接耳和“竊竊私語(yǔ)”;都含有“互相小聲說話”的意思。不同在于:①“竊竊私語(yǔ)”含有“私下、偷偷、背地里”的意思;交頭接耳沒有此意。有時(shí)形容相互談?wù)摰臉幼?。②“竊竊私語(yǔ)”偏重在講話的聲音方面;形容小聲談話;交頭接耳偏重在外形方面;形容彼此之間背著別人談?wù)摰男螒B(tài)。
謎語(yǔ)咬耳根
近義詞竊竊私語(yǔ)、竊竊私議
反義詞大聲喧嘩
英語(yǔ)whisper to each other
俄語(yǔ)перешёптываться между собою
日語(yǔ)こそこそ耳もとでささやく,ひそひそ話をする
法語(yǔ)chuchoter à l'oreille
詞語(yǔ)解釋
交頭接耳[ jiāo tóu jiē ěr ]
⒈ ?靠得很近,低聲交談。
英speak in each other's ears;
國(guó)語(yǔ)辭典
交頭接耳[ jiāo tóu jiē ěr ]
⒈ ?低聲私語(yǔ)。元·關(guān)漢卿也作「接耳交頭」。
引《單刀會(huì)·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yǔ)喧嘩?!?br />《三國(guó)演義·第四八回》:「徐庶當(dāng)晚密使近人去各寨暗布謠言。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span>
近低聲密談 竊竊私議 竊竊私語(yǔ)
成語(yǔ)典故
林沖因?yàn)榈米锪烁咛?,被發(fā)配到滄州草料場(chǎng)。在滄州他見到了朋友李小二,經(jīng)常去李小二的酒店喝酒。有一天酒店來了兩個(gè)東京人,他們吃飯時(shí)交頭接耳低聲嘀咕,李小二估計(jì)與林沖有關(guān),告訴林沖。林沖毅然殺死陸謙,走向梁山泊。
交頭接耳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頭 | tóu tou | 大 | 5畫 | 基本字義 頭(頭) tóu(ㄊㄡˊ) ⒈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dòng)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①頭和臉;②指面貌;③指面子,體面)。頭角( jiǎo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⒉ ?指頭發(fā)或所留頭發(fā)的樣式:留頭。剃頭。 ⒊ ?物體的頂端:山頭。筆頭。兩頭尖。 ⒋ ?指事情的起點(diǎn)或端緒:從頭兒說起。頭緒。 ⒌ ?物體的殘余部分:布頭兒。 ⒍ ?以前,在前面的:頭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頭等。頭生。 ⒏ ?首領(lǐng):頭子。頭目。 ⒐ |
接 | jiē | 扌 | 11畫 | 基本字義 接 jiē(ㄐ一ㄝ) ⒈ ?連成一體:接合。接骨。接壤。銜接。 ⒉ ?繼續(xù),連續(xù):接力。接替。接班。接二連三。再接再厲。 ⒊ ?靠近,挨上:接近。鄰接。接吻。 ⒋ ?承受,收取:接受。接收。接納。接管。 ⒌ ?迎:接風(fēng)。接生。接待。 ⒍ ?姓。 異體字 扱 擑 椄 翣 漢英互譯 meet 相關(guān)字詞 交、送 造字法 形聲:從扌、妾聲 English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
交 | jiāo | 亠 | 6畫 | 基本字義 交 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給:交活兒。交卷。交差。 ⒉ ?相錯(cuò),接合:交點(diǎn)。交界。交錯(cuò)。交相。交輝。交響樂。 ⒊ ?互相來往聯(lián)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與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齊,同時(shí):交并。交作。風(fēng)雨交加。 ⒍ ?兩性和合:性交。雜交。 ⒎ ?同“跤”。 異體字 ? 膠 跤 ? 漢英互譯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相關(guān)字詞 接 造字法 象形:像人兩腿交叉之形 |
耳 | ěr | 耳 | 6畫 | 基本字義 耳 ěr(ㄦˇ) ⒈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 bèi )。耳垂。耳鬢廝磨( mó )。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⒊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⒋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歲)。 ⒌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dāng)然耳。 ⒍ ?文言語(yǔ)氣詞(大致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 漢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