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頭蓋臉
拼音pī tóu gài liǎn
注音ㄆ一 ㄊㄡˊ ㄍㄞˋ ㄌ一ㄢˇ
繁體劈頭蓋臉
正音“劈”,不能讀作“bì”。
感情劈頭蓋臉是中性詞。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賓語(yǔ)、狀語(yǔ);形容態(tài)度不好。
辨形“劈”,不能寫(xiě)作“披”。
謎語(yǔ)華陀欲冶曹操病
近義詞鋪天蓋地、狂風(fēng)暴雨、氣勢(shì)洶洶
反義詞和風(fēng)細(xì)雨
英語(yǔ)right in the face
俄語(yǔ)прямо навстречу
德語(yǔ)direkt ins Gesicht
詞語(yǔ)解釋
劈頭蓋臉[ pī tóu gài liǎn ]
⒈ ?未加警告或不受約束地攻擊。
例把他的對(duì)手劈頭蓋腦地用拳頭猛揍一頓。
英tear into; right in the face;
⒉ ?亦作“劈頭蓋臉”
引證解釋
⒈ ?猶劈頭劈臉。
引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六章:“魯東山 象似被一條看不見(jiàn)的鞭子,劈頭蓋臉地抽打下來(lái)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宋貴堂 可氣壞了,他舉起手杖劈頭蓋臉就要朝 王老增 打去?!?br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登時(shí)沖鋒槍和手榴彈向著敵人劈頭蓋臉地打去?!?/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劈頭蓋臉[ pī tóu gài liǎn ]
⒈ ?朝著頭和臉。也作「劈頭蓋腦」。
例如:「一見(jiàn)到他,即被劈頭蓋臉的訓(xùn)了一頓?!?/span>
近沒(méi)頭沒(méi)腦
英語(yǔ)lit. splitting the head and covering the face (idiom)?; fig. pelting (with rain etc)?, showering down
法語(yǔ)en pleine tête, en plein visage
劈頭蓋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頭 | tóu tou | 大 | 5畫(huà) | 基本字義 頭(頭) tóu(ㄊㄡˊ) ⒈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dòng)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①頭和臉;②指面貌;③指面子,體面)。頭角( jiǎo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⒉ ?指頭發(fā)或所留頭發(fā)的樣式:留頭。剃頭。 ⒊ ?物體的頂端:山頭。筆頭。兩頭尖。 ⒋ ?指事情的起點(diǎn)或端緒:從頭兒說(shuō)起。頭緒。 ⒌ ?物體的殘余部分:布頭兒。 ⒍ ?以前,在前面的:頭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頭等。頭生。 ⒏ ?首領(lǐng):頭子。頭目。 ⒐ |
劈 | pī pǐ | 刀 | 15畫(huà) | 基本字義 劈 pī(ㄆ一) ⒈ ?用刀斧或強(qiáng)力破開(kāi):劈殺。劈刺。劈成兩半。 ⒉ ?雷電擊壞或擊斃:天打雷劈。 ⒊ ?沖著,正對(duì)著:劈頭蓋腦。 ⒋ ?兩個(gè)斜面合成的縱截面呈三角形的簡(jiǎn)單機(jī)械,刀、斧、楔子等各種切削工具的刃都屬于這一類(lèi)(亦稱(chēng)“尖劈”)。 其他字義 劈 pǐ(ㄆ一ˇ) ⒈ ?分開(kāi):劈柴。劈成三股。 ⒉ ?分裂,使從原物上分開(kāi):把菜幫兒劈下來(lái)。 ⒊ ?腿或手指等過(guò)分叉開(kāi):劈叉。 異體字 礕 漢英互譯 cleave、hack、hag、hew、rip 造字法 形 |
臉 | liǎn | 月 | 11畫(huà) | 基本字義 臉(臉) liǎn(ㄌ一ㄢˇ) ⒈ ?面孔,頭的前部從額到下巴:臉頰。臉孔。臉形(亦作“臉型”)。臉色。臉譜。 ⒉ ?物體的前部:鞋臉兒。門(mén)臉兒。 ⒊ ?體面,面子,顏面:臉面。臉皮。臉軟。丟臉。賞臉。 異體字 臉 漢英互譯 face、mug、phiz、physiognomy、snoot English face; cheek; reputation |
蓋 | gài gě hé | 皿 | 11畫(huà) | 基本字義 蓋(蓋) gài(ㄍㄞˋ) ⒈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蓋子。鍋蓋。瓶蓋。膝蓋。天靈蓋。 ⒉ ?傘:雨蓋。 ⒊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蓋。遮蓋。掩蓋。蓋澆飯。 ⒋ ?壓倒,超過(guò):蓋世無(wú)雙。 ⒌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這本書(shū)真叫蓋! ⒍ ?用印,打上:蓋章。蓋戳子。 ⒎ ?造(房子):蓋樓。翻蓋。 ⒏ ?文言虛詞(①發(fā)語(yǔ)詞,如“蓋聞”;②表大概如此,如“蓋近之矣”;③連詞,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蓋未學(xué)也”)。 其他字義 蓋(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