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àn shān
注音ㄓㄨˇ ㄏㄨˋ ㄎㄢˋ ㄕㄢ
感情拄笏看山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yǔ)、賓語(yǔ);指悠然自得的樣子。
近義詞拄笏西山
詞語(yǔ)解釋
拄笏看山[ zhǔ hù kàn shān ]
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簡(jiǎn)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钢^王曰:'卿在府久,比當(dāng)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lái),致有爽氣。'”按,手版,即笏。后以“拄笏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貌。
引證解釋
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shuō)新語(yǔ)·簡(jiǎn)傲》:“王子猷 作 桓車騎 參軍。
引桓 謂 王 曰:‘卿在府久,比當(dāng)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 西山 朝來(lái),致有爽氣?!?br />按,手版,即笏。后以“拄笏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貌。 宋 陳與義 《漫郎》詩(shī):“漫郎功業(yè)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宋 陸游 《春晚書(shū)懷》詩(shī):“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br />亦作“拄笏西山”。 金 元好問(wèn) 《西山樓為王仲理賦》詩(shī)之二:“拄笏 西山 志騎曹,朝來(lái)爽氣與秋高。”
亦省作“拄笏”。 宋 劉過(guò) 《題鳳凰臺(tái)》詩(shī):“時(shí)事不言惟拄笏,書(shū)生無(wú)用且銜杯?!?br />元 房皞 《題張信之見(jiàn)山堂》詩(shī):“拄笏當(dāng)此時(shí),未覺(jué)功名大?!?/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拄笏看山[ zhǔ hù kān shān ]
⒈ ?笏,上朝時(shí)所持的手版。晉王徽之擔(dān)任桓沖的車騎參軍,桓沖詢問(wèn)王徽之時(shí),王徽之以朝笏摀著面頰,悠然的觀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簡(jiǎn)傲》。比喻人倜儻不羈,身在官場(chǎng)卻有閑情雅致。
引宋·陸游〈春晚書(shū)懷〉詩(shī):「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span>
拄笏看山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拄 | zhǔ | 扌 | 8畫(huà) | 基本字義 拄 zhǔ(ㄓㄨˇ) ⒈ ?用手扶著杖或棍支持身體的平衡:拄著拐棍走。 ⒉ ?諷刺,駁倒:“(云)既論難,連拄五鹿君”。 漢英互譯 lean on a stick 造字法 形聲:從扌、主聲 English lean on; post; prod; ridicule |
山 | shān | 山 | 3畫(huà) | 基本字義 山 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lái)風(fēng)滿樓(喻沖突或戰(zhàn)爭(zhēng)爆發(fā)之前的緊張氣氛)。 ⒉ ?形狀像山的:山墻(人字形房屋兩側(cè)的墻壁。亦稱“房山”)。 ⒊ ?形容大聲:山響。山呼萬(wàn)歲。 ⒋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
看 | kàn kān | 目 | 9畫(huà) | 基本字義 看 kàn(ㄎㄢˋ) ⒈ ?使視線接觸人或物:看見(jiàn)??磿?shū)??待R。 ⒉ ?觀察,判斷:看病。觀看。看好(根據(jù)市場(chǎng)情況,估計(jì)某種商品好銷)??赐福ㄍ笍厣羁痰亓私饣蛘J(rèn)識(shí)。亦稱“看破”、“看穿”)??达L(fēng)使舵。 ⒊ ?訪問(wèn),拜望:看望??磁笥选?⒋ ?照應(yīng),對(duì)待:看重( zhòng )??摧p??创?⒌ ?想,以為:看法。 ⒍ ?先試試以觀察它的結(jié)果:做做看。 ⒎ ?提防,小心:別跑,看摔著。 ⒏ ?安排:看茶??淳?。看座。 其他字義 看 kā |
笏 | hù | 竹 | 10畫(huà) | 基本字義 笏 hù(ㄏㄨˋ) ⒈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朝( cháo )笏。“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cepter 造字法 形聲:從竹、勿聲 English 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