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理
- 拼音dá lǐ
- 注音ㄉㄚˊ ㄌ一ˇ
- 繁體達理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達理[ dá lǐ ]
⒈ ?通達事理;懂道理。
⒉ ?天下通行的道理。
⒊ ?通貫的紋路。
⒋ ?闡明道理。
引證解釋
⒈ ?通達事理;懂道理。
引《呂氏春秋·不屈》:“察而以達理明義,則察為福矣;察而以飾非惑愚,則察為禍矣?!?br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悠哉杳昧,非通神達理者,難可語乎斯道矣?!?br />隋 王通 《中說·事君》:“陳思王 可謂達理者也,以天下讓,時人莫之知也。”
《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林公 見他説得達理,只得唯唯而退?!?/span>
⒉ ?天下通行的道理。
引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br />明 吳承恩 《送林戶部還朝序》:“分若抑而道光,情實孫而顧歸之,天下之達理也?!?/span>
⒊ ?通貫的紋路。
引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老子 黃白色,美目廣顙,長耳大目,疎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span>
⒋ ?闡明道理。
引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傳記所寫是歷史,只求存實。是為了后人鑒戒,所以也求達理。”
國語辭典
達理[ dá lǐ ]
⒈ ?通達事理。
引《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
達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理 | lǐ | 王 | 11畫 | 基本字義 理 lǐ(ㄌ一ˇ) ⒈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⒉ ?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jù):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⒊ ?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shù)理化。理療。 ⒋ ?按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或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加工、處置:理財。理事。管理。自理。修理??偫怼?⒌ ?對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獄官、法官。 |
達 | dá | 辶 | 6畫 | 基本字義 達(達) dá(ㄉㄚˊ) ⒈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⒉ ?通曉:洞達。練達。 ⒊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⒋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⒌ ?實現(xiàn):目的已達。 ⒍ ?傳出來:傳( chuán )達。轉( zhuǎn )達。 ⒎ ?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達官貴人。 ⒏ ?姓。 異體字 迏 迖 達 ? 漢英互譯 express、extend、reach 造字法 形聲:從辶、大聲 English arrive at, reach; in |
達理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達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