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
- 拼音bí qiú
- 注音ㄅ一ˊ ㄑ一ㄡ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鼻鼽[ bí qiú ]
⒈ ?鼻塞不通。
引證解釋
⒈ ?鼻塞不通。
引《素問·脈解篇》:“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漢 王充 《論衡·祀義》:“凡能歆者,口鼻通也。使鼻鼽不通,口鉗不開,則不能歆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下·鼻》:“鼻鼽,流清涕,是腦受風寒,包熱在內。”
鼻鼽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鼽 | qiú | 鼻 | 16畫 | 基本字義 鼽 qiú(ㄑ一ㄡˊ) ⒈ ?(鼻孔)堵塞:“使鼻鼽不通?!?異體字 English clogged nose |
鼻 | bí | 鼻 | 14畫 | 基本字義 鼻 bí(ㄅ一ˊ) ⒈ ?嗅覺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竇。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煙(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煙)。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異體字 漢英互譯 nose 造字法 會意:從自、從畀 English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
鼻鼽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鼻鼽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