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
- 拼音gāng dǐng
- 注音ㄍㄤ ㄉ一ㄥ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扛鼎[ gāng dǐng ]
⒈ ?舉鼎。比喻攘奪國家政權。《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焙笠蛞浴翱付Α敝复椨?。比喻有大才,能負重任。
引證解釋
⒈ ?舉鼎。
引《吳子·料敵》:“力輕扛鼎,足輕戎馬?!?br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br />劉良 注:“扛、揭,皆舉也?!?br />清 薛雪 《一瓢詩話》:“若七古則一韻為難,茍非筆力扛鼎,無不失之板腐?!?/span>
⒉ ?比喻攘奪國家政權。
引《晉書·明帝紀論》:“晉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廟隳尊?!?/span>
⒊ ?比喻有大才,能負重任。
引明 張煌言 《祭監(jiān)國魯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懷,愈抱號弓之痛?!?/span>
⒋ ?后因以“扛鼎”指代 項羽。
引《史記·項羽本紀》:“籍 長八尺餘,力能扛鼎?!?br />金 史肅 《過九里山》詩:“斷蛇扛鼎兩爭雄,陳跡荒涼萬事空?!?/span>
國語辭典
扛鼎[ gāng dǐng ]
⒈ ?舉鼎。形容力氣很大。
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span>
扛鼎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扛 | káng gāng | 扌 | 6畫 | 基本字義 扛 káng(ㄎㄤˊ) ⒈ ?用肩膀承擔:扛槍。 其他字義 扛 gāng(ㄍㄤ) ⒈ ?兩手舉東西:力能扛鼎。 異體字 抗 掆 摃 漢英互譯 lift with hands 造字法 形聲:從扌、工聲 English carry on shoulders; lift |
鼎 | dǐng | 鼎 | 12畫 | 基本字義 鼎 dǐng(ㄉ一ㄥˇ) ⒈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鑊。 ⒉ ?鍋:鼎罐。鼎鍋。 ⒊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問鼎。鼎祚(國運)。 ⒋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鼎峙。鼎足之勢。 ⒌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⒍ ?正當,正在:鼎盛( shèng )。 異體字 ? 鐤 鼑 ? 漢英互譯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
扛鼎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扛鼎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