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
- 拼音wǔ hú
- 注音ㄨˇ ㄏㄨ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胡[ wǔ hú ]
⒈ ?晉武帝死后,晉室內(nèi)亂,北方少數(shù)民族匈奴族的劉淵及沮渠氏·赫連氏,羯族·石氏,鮮卑族·慕容氏及禿發(fā)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呂氏,羌族·姚氏,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
引證解釋
⒈ ?晉武帝 死后, 晉 室內(nèi)亂,北方少數(shù)民族 匈奴族 的 劉淵 及 沮渠氏 赫連氏,羯族 石氏,鮮卑族 慕容氏 及 禿發(fā)氏 乞伏氏,氐族 苻氏 呂氏,羌族 姚氏,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
引《晉書·元帝紀(jì)論》:“晉氏 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廟隳尊?!?br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譬之典午之祚,甘心偏安 江左,而中原一片田土,反為五胡占據(jù),豈不悲哉!”
國語辭典
五胡[ wǔ hú ]
⒈ ?匈奴、羯、鮮卑、氐、羌五種族人。
英語Five non-Han people, namely: Huns or Xiongnu 匈奴[Xiong1 nu2], Xianbei 鮮卑|鮮卑[Xian1 bei1], Jie 羯[Jie2], Di 氐[Di1], Qiang 羌[Qiang1], esp.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ixteen Kingdoms 304-439 五胡十六國|五胡十六國[Wu3 hu2 Shi2 liu4 guo2]
五胡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胡 | hú | 月 | 9畫 | 基本字義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yuǎn)、隔絕)。 ⒉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⒊ ?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 ⒋ ?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 ⒍ ?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 |
五胡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胡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