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
詞語解釋
一元[ yī yuán ]
⒈ ?事物的開始。漢《三統(tǒng)歷》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一個中心或本原。參見“一元化”、“一元論”。指天下。清末以來的貨幣單位,銀圓一枚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圓”。宋·邵雍把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見所著《皇極經(jīng)世·觀物篇一》。清代稱元寶一枚為一元。一頭。參見“一元大武”。
引證解釋
⒈ ?事物的開始。
引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謂一元者,大始也。”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啊洞呵铩分^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span>
⒉ ?漢 《三統(tǒng)歷》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
引《漢書·律歷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災(zāi)歲五十七。”
⒊ ?宋 邵雍 把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見所著《皇極經(jīng)世·觀物篇一》。
引《朱子語類》卷二四:“到得一元盡時,天地又是一番開闢。”
《西游記》第一回:“蓋聞天地之?dāng)?shù),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⒋ ?一個中心或本原。參見“一元化”、“一元論”。
⒌ ?指天下。
引《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夷一元之窮災(zāi),拯六合之沉溺。”
⒍ ?一頭。參見“一元大武”。
⒎ ?清 代稱元寶一枚為一元。
引清 袁枚 《答孫補山相公書》:“捧到國寶一元,照人若雪。”
⒏ ?清 末以來的貨幣單位,銀圓一枚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圓”。
國語辭典
一元[ yī yuán ]
⒈ ?古歷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
⒉ ?事物的始端。
引《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赋贾?jǐn)案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span>
⒊ ?純一原理。
例如:「一元化」。
⒋ ?清代稱元寶一塊錢為「一元」。
英語single variable (math.)?, univariate
德語einheitlich
法語variable unique (math.)?, univariée
一元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元 | yuán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元 yuán(ㄩㄢˊ) ⒈ ?頭、首、始、大:元兇。元首。元旦。元年。元勛。元帥。狀元(科舉考試第一名)。 ⒉ ?基本:單元。元件。元氣(精氣,根本)。元素。元音。 ⒊ ?同“圓”。 ⒋ ?未知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 ⒌ ?中國朝代名:元代。元曲。 ⒍ ?姓。 ⒎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以“元”代“玄”。 異體字 圓 原 漢英互譯 buck、dollar、intervocalic、kyat、member、thaler、yuan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
一 | yī | 一 | 1畫 | 基本字義 一 yī(一) ⒈ ?數(shù)名,最小的正整數(shù)(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壹”代)。 ⒉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滿: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⒍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⒎ ?乃;競: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聯(lián)成整體:統(tǒng)一。整齊劃一。 ⒐ ?或者:一勝一負(fù)。 ⒑ ?初次:一見如故。 ⒒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dāng)于簡譜中的低音“7”。 異體字 |
一元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一元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