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
- 拼音shí èr gōng
- 注音ㄕˊ ㄦˋ ㄍ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十二公[ shí èr gōng ]
⒈ ?指《春秋》所載魯國的十二個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引證解釋
⒈ ?指《春秋》所載 魯國 的十二個國君,即 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引《漢書·儒林傳序》:“﹝ 孔子 ﹞因 魯 《春秋》,舉十二公行事,繩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獲麟而止?!?br />《莊子·天道》“﹝ 孔子 ﹞往見 老耼 而 老耼 不許,於是繙?zhǔn)?jīng)以説” 唐 陸德明 釋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經(jīng)也。”
十二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十 | shí | 十 | 2畫 | 基本字義 十 shí(ㄕˊ) ⒈ ?數(shù)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達(dá)到頂點:十足。十成。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
公 | gōng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公 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rèn)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 |
二 | èr | 二 | 2畫 | 基本字義 二 èr(ㄦˋ) ⒈ ?數(shù)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貳”代)。 ⒉ ?雙,比:獨一無二。 ⒊ ?兩樣,別的:二話。不二價。 異體字 弍 貳 漢英互譯 twain、two 相關(guān)字詞 兩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 twice |
十二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十二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