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紳
- 拼音jìn shēn
- 注音ㄐ一ㄣˋ ㄕㄣ
- 繁體搢紳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搢紳[ jìn shēn ]
⒈ ?插笏于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于腰際的大帶。
引證解釋
⒈ ?插笏于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于腰際的大帶。
引《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nóng) 曰:“晉讀為搢紳之搢,謂插於紳帶之間,若帶劍也?!?br />《資治通鑒·漢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紳,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東方?!?br />后用為官宦或儒者的代稱。 《東觀漢記·明帝紀(jì)》:“是時(shí)學(xué)者尤盛,冠帶搢紳,游雍而觀化者,以億萬計(jì)?!?br />唐 權(quán)德輿 《知非》詩(shī):“名教自可樂,搢紳貴行道?!?br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內(nèi)務(wù)府大員》:“內(nèi)府人員惟充本府差使,不許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許與搢紳為伍?!?br />林紓 《與姚叔節(jié)書》:“傖人入城,購(gòu)搢紳殘敝之冠服,襲之以耀其鄉(xiāng)里,人即以搢紳目之,吾弗敢信也?!?/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搢紳[ jìn shēn ]
⒈ ?古時(shí)官吏插笏于紳帶間,故稱仕宦為搢紳。也作「縉紳」。
引《莊子·天下》:「其在于詩(shī)、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br />《晉書·卷二五·輿服志》:「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span>
⒉ ?稱地方的紳士。也作「縉紳」。
⒊ ?搢紳錄的簡(jiǎn)稱。參見「搢紳錄」條。
搢紳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紳 | shēn | 纟 | 8畫 | 基本字義 紳(紳) shēn(ㄕㄣ) ⒈ ?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引申為束紳的人:紳束(用帶子束腰,喻約束)??N紳(舊時(shí)高官的裝束,轉(zhuǎn)用為官宦的代稱)。 ⒉ ?舊稱地方上有勢(shì)力、有地位的人:紳士。鄉(xiāng)紳。官紳。土豪劣紳。 異體字 紳 造字法 形聲:從纟、申聲 English girdle; tie, bind; gentry |
搢 | jìn | 扌 | 13畫 | 基本字義 搢 jìn(ㄐ一ㄣˋ) ⒈ ?插:搢笏。搢箭。 ⒉ ?搖動(dòng):“披甲帶劍,挺鈹搢鐸?!?⒊ ?古人所佩的飾帶。 ⒋ ?抑。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從扌、晉聲 English to stick into; to shake |
搢紳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搢紳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