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
- 拼音pǐ fū
- 注音ㄆ一ˇ ㄈㄨ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匹夫[ pǐ fū ]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濉㈤_《問說》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鳌堜摺段迦四贡洝?/span>
英ordinary man;
⒉ ?獨夫。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例匹夫休得逞強!——《三國演義》
英an ignorant person;
⒊ ?罵人的話。
例匹夫安敢欺我耶?!度龂萘x》
英abuse sb.;
引證解釋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引《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br />漢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br />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br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 滿 漢 平等, 漢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⒉ ?獨夫。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引《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br />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br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zhàn)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⒊ ?指平常的人。
引《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 龕 官,削侯爵?!?br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br />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yōu)榱擞颜x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span>
⒋ ?詈詞。猶言家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于早期白話。
引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br />《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
《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span>
國語辭典
匹夫[ pǐ fū ]
⒈ ?平民、百姓。
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br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⒉ ?一個人。
引《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淮似シ蛑?,敵一人者也?!?/span>
⒊ ?賤稱對方。多用于責罵之詞。
引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兀的是誰家一個匹夫,暢好是膽大心麤?!?br />《三國演義》第五回:「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英語ordinary man, ignorant person, coarse fellow
法語homme du commun, homme vulgaire
匹夫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匹 | pǐ | 匚 | 4畫 | 基本字義 匹 pǐ(ㄆ一ˇ) ⒈ ?量詞(a.指整卷的綢或布;b.指馬、騾等)。 ⒉ ?單獨:匹夫(a.一個人,泛指平常人,如“國家興亡,匹匹有責”;b.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如“匹匹之勇”)。 ⒊ ?相當,相敵,比得上:匹敵。匹配。 異體字 疋 鴄 漢英互譯 be equal to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bolt of cloth; counter for horses |
夫 | fū fú | 大 | 4畫 | 基本字義 夫 fū(ㄈㄨ) ⒈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nóng)夫。萬夫不當之勇。 ⒉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⒊ ?〔夫子〕a.舊時對學者的稱呼;b.舊時稱老師;c.舊時妻稱夫;d.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 ⒋ ?與妻結(jié)成配偶者:丈夫。夫婦。 其他字義 夫 fú(ㄈㄨˊ) ⒈ ?文言發(fā)語詞:夫天地者。 ⒉ ?文言助詞:逝者如斯夫。 ⒊ ?文言指示代詞,相當于“這”或“那”:夫貓至。 異體字 伕 趺 漢英互譯 husband、sister-in-law、goodman 相 |
匹夫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匹夫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