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坐
- 拼音jī zuò
- 注音ㄐ一 ㄗㄨㄛ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箕坐[ jī zuò ]
⒈ ?猶箕踞。兩腿張開坐著,形如簸箕。
引證解釋
⒈ ?猶箕踞。兩腿張開坐著,形如簸箕。
引漢 王充 《論衡·率性》:“南越王 趙佗 本 漢 賢人也,化南夷之俗,背畔王制,椎髻箕坐,好之若性。”
三國 魏 應(yīng)璩 《與崔援書》:“昔 戴叔鸞 箕坐見邊文禮,此皆衰世之慢行也?!?br />宋 委心子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婚兆門·辛秘綠衣》:“辛秘 五經(jīng)及第后, 常州 赴婚,行至 陜,困息於木陰傍,有丐者箕坐,訪 辛 行止?!?br />清 王晫 《今世說·簡傲》:“夜秉燭,藉廣氈箕坐,縱談古今興喪得失?!?/span>
國語辭典
箕坐[ jī zuò ]
⒈ ?兩足舒展如箕的坐姿。是一種不拘禮節(jié)的坐法。后亦用于指傲慢不敬的態(tài)度。漢·王充三國魏·應(yīng)璩〈與崔元書〉:「昔戴叔鷥箕坐見邊文禮,此皆衰世之慢行也?!挂沧鳌富啤埂ⅰ富帷?。
引《論衡·率性》:「背畔王制,椎髻箕坐。」
箕坐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坐 | zuò | 土 | 7畫 | 基本字義 坐 zuò(ㄗㄨㄛˋ) ⒈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這是其本義,后泛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著死去)。坐禪。坐功。坐騎。 ⒉ ?乘,搭:坐車。坐船。 ⒊ ?堅守,引申為常駐,不動:“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坐莊。 ⒋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對著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⒌ ?把鍋、壺等放在火上:坐鍋。 ⒍ ?物體向后施壓力:房頂往后坐。 ⒎ ?介詞,因,由于, |
箕 | jī | 竹 | 14畫 | 基本字義 箕 jī(ㄐ一) ⒈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制成的揚(yáng)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箕帚。 ⒉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斗( dǒu )箕。 ⒊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⒋ ?姓。 異體字 ? ? 其 漢英互譯 dustpan 造字法 形聲:從竹,其聲 English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
箕坐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箕坐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