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詩
- 拼音cǎi shī
- 注音ㄘㄞˇ ㄕ
- 繁體采詩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采詩[ cǎi shī ]
⒈ ?搜集民歌。唐白居易詩題:“裴侍中晉公出討淮西時,過女幾山下,刻石題詩……故居易作詩二百言,繼題公之篇末,欲使采詩者、修史者、后之往來觀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引證解釋
⒈ ?搜集民歌。
引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br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採詩者云?!?br />采集民間歌謠。古代有專門機(jī)構(gòu)采詩,為統(tǒng)治階級觀風(fēng)俗、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 《漢書·藝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br />《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xiàn)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br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刺史質(zhì)敏以流惠,舒化以揚(yáng)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br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五季 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dú)采詩可以觀政云爾?!?/span>
國語辭典
采詩[ cǎi shī ]
⒈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各地詩歌,以觀民情風(fēng)俗,作為施政的參考。
引《漢書·卷三〇·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span>
采詩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詩 | shī | 讠 | 8畫 | 基本字義 詩(詩) shī(ㄕ) ⒈ ?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詩歌。詩話(①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說唱藝術(shù)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吟詩。 ⒉ ?中國古書名,《詩經(jīng)》的簡稱。 異體字 詩 漢英互譯 longs and shorts、poem、poesy、poetry、verse 造字法 形聲:從讠、寺聲 |
采 | cǎi cài | 采 | 8畫 | 基本字義 采(採) cǎi(ㄘㄞˇ) ⒈ ?摘?。翰蓴X。采花。采摘。采制。 ⒉ ?開采:采煤。采礦。 ⒊ ?選取,?。翰稍L(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購。采寫。 ⒋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⒌ ?同“彩”。 ⒍ ?〔采采〕盛多的樣子。 ⒎ ?古代指官。 其他字義 采(埰) cài(ㄘㄞˋ) ⒈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稱“采邑”。 異體字 彩 睬 綵 啋 埰 寀 採 菜 宷 漢英互譯 pick、cull、pluck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collect, gather; |
采詩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采詩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