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須
- 拼音hú xū
- 注音ㄏㄨˊ ㄒㄨ
- 繁體鬍鬚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胡須[ hú xū ]
⒈ ?胡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頦(下頜)、兩唇及鄰接部分上的毛。
英beard; moustache; whisker;
引證解釋
⒈ ?胡子,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毛。
引《新五代史·雜傳五·氏叔琮》:“叔琮 選壯士二人深目而胡鬚者,牧馬 襄陵 道旁, 晉 人以為 晉 兵。”
胡子。 《水滸傳》第四九回:“﹝ 孫立 ﹞淡黃面皮,落腮鬍鬚,八尺以上身材。”
《說岳全傳》第二九回:“﹝ 湯懷 ﹞與大哥差不多本事,只少幾根鬍鬚。”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因為一向是 曾 家的嬰兒們仿佛生下來就該長滿了胡須,邁著四方步的?!?/span>
國語辭典
胡須[ hú xū ]
⒈ ?長在下巴和面頰上的毛,常作為成年的標志。
胡須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須 | xū | 頁 | 9畫 | 基本字義 須(須鬚) xū(ㄒㄨ) ⒈ ?必得,應當:無須。莫須有。必須。務須。須要。 ⒉ ?等待,停留:須留(遲留,留待)。 ⒊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須眉(男子的代稱)。須生(傳統(tǒng)戲劇角色名,即“老生”)。 ⒋ ?〔須臾〕片刻,一會兒。 ⒌ ?像胡須的東西:須根。觸須。 異體字 須 鬚 漢英互譯 beard、must、wait 造字法 會意:從頁、從彡 English must, have to, necessary |
胡 | hú | 月 | 9畫 | 基本字義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⒉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⒊ ?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 ⒋ ?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 ⒍ ?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 |
胡須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胡須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