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制
- 拼音cǎo zhì
- 注音ㄘㄠˇ ㄓ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草制[ cǎo zhì ]
⒈ ?草擬制書。
引證解釋
⒈ ?草擬制書。
引《新唐書·薛元超傳》:“省中有盤石, 道衡 為侍郎時(shí),常據(jù)以草制, 元超 每見輒泫然流涕。”
《宋史·朱勝非傳》:“建炎 改元,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時(shí)方草創(chuàng),勝非憑敗鼓草制,辭氣嚴(yán)重如平時(shí)?!?br />明 王瓊 《雙溪雜志》:“凡草制纂修等事,惟翰林院掌之?!?/span>
草制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制 | zhì | 刂 | 8畫 | 基本字義 制(製) zhì(ㄓˋ) ⒈ ?規(guī)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⒉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jié)制。制動(dòng)。制海權(quán)。 ⒊ ?法規(guī),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⒋ ?依照規(guī)定的標(biāo)準(zhǔn)做的:制錢(中國明、清兩代稱本朝的銅錢)。制服。 ⒌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誥。 ⒍ ?古代父母死亡守喪;守制。 ⒎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圖。制革。制版。如法炮( páo )制。 異體字 剬 製 漢英互譯 make、manufacture、r |
草 | cǎo | 艸 | 9畫 | 基本字義 草 cǎo(ㄘㄠˇ) ⒈ ?對(duì)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干柔軟的植物的統(tǒng)稱;廣義指莖干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ú?。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shí)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謙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飼料的稻麥之類的莖葉: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細(xì)致:草率( shuài )。草鄙(粗野樸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
草制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草制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