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 拼音cǎi wēi
- 注音ㄘㄞˇ ㄨㄟ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采薇[ cǎi wēi ]
⒈ ?《詩·小雅》篇名?!妒酚洝げ牧袀鳌份d,周武王滅殷之后,“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焙笠蛞浴安赊薄敝笟w隱或隱遁生活。指亡國。參見:采薇。
引證解釋
⒈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叔齊,反對 周武王 伐 紂,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于 首陽山,采薇蕨而食,及饑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引神農、虞、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 首陽山?!?br />見《史記·伯夷列傳》。后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后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愿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br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不見採薇之老?!?br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fā)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 《詩·小雅》篇名。 《〈詩〉序》:“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wèi)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
后遂以“采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采薇》,嚴軍入懸瓠?!?/span>
⒉ ?《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后,“伯夷、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采薇而食之?!焙笠蛞浴安赊薄敝笟w隱或隱遁生活。
引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yǎng)壽?!?br />唐 杜甫 《別董颋》詩:“當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br />《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采薇?!?/span>
⒊ ?指亡國。
引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采薇之痛。”
國語辭典
采薇[ cǎi wéi ]
⒈ ?比喻隱居山林。參見「采薇」條。
引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當年漢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見采薇之老?!?/span>
采薇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薇 | wēi | 艸 | 16畫 | 基本字義 薇 wēi(ㄨㄟ) ⒈ ?〔紫薇〕a.落葉小喬木。開紫紅色或白色花,結球形蒴果。供觀賞;b.這種植物的花。均通稱“滿堂紅”。 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結莢果,中有種子五六粒,可食。嫩莖和葉可做蔬菜。通稱“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異體字 漢英互譯 osmund English Osmunda regalis, a species of fern |
采 | cǎi cài | 采 | 8畫 | 基本字義 采(採) cǎi(ㄘㄞˇ) ⒈ ?摘?。翰蓴X。采花。采摘。采制。 ⒉ ?開采:采煤。采礦。 ⒊ ?選取,?。翰稍L(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購。采寫。 ⒋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⒌ ?同“彩”。 ⒍ ?〔采采〕盛多的樣子。 ⒎ ?古代指官。 其他字義 采(埰) cài(ㄘㄞˋ) ⒈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稱“采邑”。 異體字 彩 睬 綵 啋 埰 寀 採 菜 宷 漢英互譯 pick、cull、pluck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collect, gather; |
采薇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采薇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