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
- 拼音yú chūn
- 注音ㄩˊ ㄔㄨㄣ
- 繁體餘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余春[ yú chūn ]
⒈ ?暮春;殘春。
引證解釋
⒈ ?暮春;殘春。
引南朝 梁簡文帝 《晚春賦》:“待餘春於北閣,藉高讌於南陂?!?br />唐 李白 《惜馀春賦》:“惜餘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br />宋 蘇軾 《司馬君實(shí)獨(dú)樂園》詩:“樽酒樂餘春,棋局消長夏?!?/span>
余春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余 | yú | 人 | 7畫 | 基本字義 余(餘) yú(ㄩˊ) ⒈ ?我:“余將老”。 ⒉ ?剩下來的,多出來的:剩余。余糧。余興。余悸。余孽。節(jié)余。余生。余蔭(指前人的遺澤,遺留的庇蔭)。余勇可賈(gǔ)(還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來)。 ⒊ ?十、百、千等整數(shù)或名數(shù)后的零數(shù):十余人。 ⒋ ?后:“勞動之余,歡歌笑語。” ⒌ ?農(nóng)歷四月的別稱。 ⒍ ?姓。 異體字 餘 豫 馀 漢英互譯 beyond、I、more than、over、remaining、surplus 相關(guān)字詞 缺 造字法 形聲:從人、舍省聲 English I |
春 | chūn | 日 | 9畫 | 基本字義 春 chūn(ㄔㄨㄣ) ⒈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nóng)歷正月至三月)。春節(jié)。春色。春暉(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d.指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魯國的《春秋》。亦泛指歷史或歷史著作;e.中國的歷史上的一個時代)。 ⒉ ?兩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懷春。 ⒊ ?生機(jī):大地回春。 ⒋ ?姓。 異體字 ? ? 旾 萅 漢英 |
余春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余春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