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
- 拼音dà bīng
- 注音ㄉㄚˋ ㄅ一ㄥ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大兵[ dà bīng ]
⒈ ?人數(shù)多,聲勢大的軍隊。
例大兵壓境。
英large troops;
⒉ ?舊時對士兵的俗稱,現(xiàn)稱普通士兵。
英common soldier; the rank and file;
⒊ ?指清兵,清人撰文必作此稱,以示尊敬。
例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濉と嫱睹坊◣X記》
英the Qing troops;
引證解釋
⒈ ?人數(shù)多、聲勢大的軍隊。
引《管子·大匡》:“吾欲發(fā)小兵以服大兵。”
《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br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今 操 引大兵至此,恐糧草不敷,故勒兵不進?!?/span>
⒉ ?大的戰(zhàn)爭。
引《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國有大兵。”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神曰:‘將有大兵,今辭汝去。’留一玉環(huán)曰:‘持此可以避難?!?劉表 袁術 相攻, 龍舒 之民皆徙去,唯 憲 里不被兵?!?/span>
⒊ ?舊時對兵士的俗稱。
引許地山 《人非人》:“等我到軍法處,一個大兵指著門前底大牌樓,說在那里?!?br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哪一點對得起我,當大兵,拉包月車,干機器匠,念書上學,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過?!?/span>
國語辭典
大兵[ dà bīng ]
⒈ ?國家的軍隊。
引《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蕭云仙又叫一百兵丁埋伏在山凹里,只聽山頭炮響,一齊吶喊起來,報稱大兵已到,趕上前來助戰(zhàn)。」
⒉ ?雄厚的兵力。
引《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日忘一日,以至覆沒,大兵一放,玉石俱碎?!?br />《文選·鐘會·檄蜀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⒊ ?大戰(zhàn)事。
⒋ ?士兵。
大兵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大 | dà dài tài | 大 | 3畫 | 基本字義 大 dà(ㄉㄚˋ) ⒈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shù)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⒊ ?規(guī)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shù)少:不大高興。 ⒌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⒎ ?時間更遠: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 |
兵 | bīng | 八 | 7畫 | 基本字義 兵 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jīng)過戰(zhàn)斗而取得勝利)。 ⒉ ?戰(zhàn)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⒊ ?與軍事或戰(zhàn)爭有關事物的統(tǒng)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zhàn)爭的爭端)。兵書。兵諫(進諫時以武力要挾,迫使必從)。兵荒馬亂。兵貴神速。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rms、soldiers 相關字詞 卒 造字法 會意:從丘、從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
大兵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大兵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