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繩
- 拼音tóu shéng
- 注音ㄊㄡˊ ㄕㄥˊ
- 繁體頭繩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頭繩[ tóu shéng ]
⒈ ?用于束扎發(fā)髻或辮子的棉、毛等制成的繩子。
英string for binding a plait,bun,etc.;
⒉ ?〈方〉:指毛線。
英knitting wool;
引證解釋
⒈ ?用棉紗、棉毛混紡或塑料等制成的細(xì)繩子。主要用來扎發(fā)髻或辮子。
引元 柯丹丘 《荊釵記·見母》:“袖兒里脫下孝頭繩,莫不是恁兒媳婦喪幽冥?”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買了幾件 南京 的人事--頭繩、肥皂之類?!?br />《白雪遺音·馬頭調(diào)·貨郎兒》:“玉容香皂擦粉面,頭繩似血鮮?!?br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七回:“想了半天,取出一枝對筆,一根頭繩,一枝帳竿竹子?!?br />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場:“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 喜兒 扎起來!”
頭繩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頭 | tóu tou | 大 | 5畫 | 基本字義 頭(頭) tóu(ㄊㄡˊ) ⒈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①頭和臉;②指面貌;③指面子,體面)。頭角( jiǎo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⒉ ?指頭發(fā)或所留頭發(fā)的樣式:留頭。剃頭。 ⒊ ?物體的頂端:山頭。筆頭。兩頭尖。 ⒋ ?指事情的起點或端緒:從頭兒說起。頭緒。 ⒌ ?物體的殘余部分:布頭兒。 ⒍ ?以前,在前面的:頭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頭等。頭生。 ⒏ ?首領(lǐng):頭子。頭目。 ⒐ |
繩 | shéng | 纟 | 11畫 | 基本字義 繩(繩) shéng(ㄕㄥˊ) ⒈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biāo)準(zhǔn)、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糾正:繩墨。準(zhǔn)繩。繩正。繩之以法。 ⒊ ?繼續(xù):“繩其祖武”(繼承祖先)。 ⒋ ?贊譽(yù):“繩息媯以語楚子”(“息媯”,人名)。 |
頭繩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頭繩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