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氣
- 拼音huǒ qì
- 注音ㄏㄨㄛˇ ㄑ一ˋ
- 繁體火氣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火氣[ huǒ qì ]
⒈ ?中醫(yī)指引起紅、熱、腫、痛等陽亢表現(xiàn)的病邪。
英internal heat(as a cause of disease);
⒉ ?遇事易動怒。
英anger;
⒊ ?脾氣。
例人不大,火氣不小。
英temper;
引證解釋
⒈ ?物體燃燒時所發(fā)的熱氣。
引漢 王充 《論衡·言毒》:“火煙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氣有烈也?!?br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鄉(xiāng)間失火……稻場上都是煙煤,兀自有焰騰騰的火氣?!?/span>
⒉ ?“五行”說以火之氣為物質(zhì)運動的因素之一。古人以其同金、木、水、土等相生相克,并與五音、五色、季節(jié)等等相聯(lián)系,故用以解釋種種現(xiàn)象。
引《呂氏春秋·應(yīng)同》:“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br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電者,火氣也,其音徵也,故應(yīng)之以電?!?br />《晉書·郭璞傳》:“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宜于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zāi)譴不生矣。”
《法苑珠林》卷七:“云何春熱?時……地已燥坼,水氣向下,火氣向上?!?/span>
⒊ ?火力的強弱程度。
引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鍋里水滿了也,再放這枚金錢在內(nèi),用火燒著,只要火氣十分旺相,一時間將此水煎滾起來?!?/span>
⒋ ?喻怒氣。
引《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無定相,惱得心頭火氣沖。”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時火氣,不許今人低首古人,何嘗為解經(jīng)講學起見。”
巴金 《月夜》:“唐錫藩 沒有做到鄉(xiāng)長,火氣大得很?!?/span>
⒌ ?指欲火。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一心想著 吳氏 日里光景,且把道童 太清 出出火氣。”
⒍ ?中醫(yī)指引起發(fā)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原因。
引《素問·五常政大論》:“火氣高明,心熱煩,嗌乾善渴?!?br />《素問·至真要大論》:“火氣內(nèi)發(fā),上為口糜嘔逆。”
國語辭典
火氣[ huǒ qì ]
⒈ ?中醫(yī)上指可引起發(fā)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病因。
⒉ ?脾氣不佳,遇事容易動怒。
例如:「他今天火氣特別大,你可別招惹他。」
火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氣 | qì | 氣 | 4畫 | 基本字義 氣(氣) qì(ㄑ一ˋ) ⒈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⒉ ?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⒊ ?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xiàn)象:氣候。氣溫。氣象。 ⒋ ?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 ⒌ ?人的精神狀態(tài):氣概。氣節(jié)。氣魄。氣派。氣餒。 ⒍ ?怒,或使人發(fā)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 shèng )。忍氣吞聲。 ⒎ ?欺壓:受氣。 ⒏ ?中醫(y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fā)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 ⒐ ?中醫(yī) |
火 | huǒ | 火 | 4畫 | 基本字義 火 huǒ(ㄏㄨㄛˇ) ⒈ ?燃燒,物質(zhì)燃燒時所發(fā)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鹪?。火焰。煙火?;鹬腥±酰ㄓ鳛閯e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⒉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⒊ ?指槍炮彈藥等:火藥?;鹋凇?⒋ ?發(fā)怒,怒氣:火暴?;鹦浴?⒌ ?中醫(yī)指發(fā)炎、紅腫、煩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紅色的:火紅?;鹜取?⒎ ?古代軍隊組織,一火十個人。 ⒏ ?姓。 異體字 夥 灬 煷 漢英互譯 ammunition、anger、fire、urge |
火氣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火氣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