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體
- 拼音èr tǐ
- 注音ㄦˋ ㄊ一ˇ
- 繁體二體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二體[ èr tǐ ]
⒈ ?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fēng)格。兩種體裁。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指陰、陽。
引證解釋
⒈ ?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fēng)格。
引《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杜預(yù) 注:“舞者有文、武?!?br />孔穎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zhí)羽、籥,武舞執(zhí)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
清 毛奇齡 《竟山樂錄》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span>
⒉ ?兩種體裁。
引《初學(xué)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夫 楚 謡 漢 風(fēng),既非一骨; 魏 製 晉 造,固亦二體?!?/span>
⒊ ?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
引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則 班(班固 )、 荀(荀悅 )二體,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span>
⒋ ?指陰、陽。
引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資賦》:“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qū)別;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二體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體 | tǐ tī | 亻 | 7畫 | 基本字義 體(體) tǐ(ㄊ一ˇ) ⒈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zhì)。體征(醫(y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fā)現(xiàn)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⒉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⒊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 ⒋ ?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 ⒌ ?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fēng)格:體裁(文學(xué)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 |
二 | èr | 二 | 2畫 | 基本字義 二 èr(ㄦˋ) ⒈ ?數(shù)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貳”代)。 ⒉ ?雙,比:獨一無二。 ⒊ ?兩樣,別的:二話。不二價。 異體字 弍 貳 漢英互譯 twain、two 相關(guān)字詞 兩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 twice |
二體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二體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