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
- 拼音zī jū
- 注音ㄗ ㄐㄨ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趑趄[ zī jū ]
⒈ ?行走困難。
英walk with difficulty;
⒉ ?亦作“趑且”、趦趄。想前進(jìn)又不敢前進(jìn)。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趑趑(欲進(jìn)又退、小心翼翼的樣子)
例一人荷鋤,萬(wàn)夫趑趄?!獜堓d《劍閣銘》
英hesitate to advance;
⒊ ?小心趨奉。
例彼則趑趄于卿士之門,我則婆娑于圣賢之域。——皇浦湜《諭業(yè)》
英carefully flatter;
⒋ ?騷擾。
例陳頊因循偽業(yè),自擅金陵,屢遣丑徒,趑趄江北?!端鍟?/span>
英harass;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趑且”。亦作“趦趄”。
⒉ ?相前進(jìn)又不敢前進(jìn)。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
引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易》曰:‘臀無(wú)膚,其行赼趄?!?br />一本作“趦趄”;今本《易·夬》作“次且”。 《文選·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wàn)夫趑趄?!?br />李善 注:“一夫揮戟,萬(wàn)人不得進(jìn)。 《廣雅》曰:‘趑趄,難行也?!?br />《資治通鑒·陳文帝天嘉三年》:“帝徵 江州 刺史 周迪 出鎮(zhèn) 湓城,又徵其子入朝。 迪 趑且顧望,并不至?!?br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甲子三月接 青君 信,知吾父有病,即欲歸 蘇,又恐觸舊忿。正趑趄觀望間,復(fù)接 青君 信,始痛悉吾父業(yè)已辭世。”
茅盾 《青年苦悶的分析》:“你自然得小心,但不可不放開(kāi)腳步走上前去,不容趑趄!”
⒊ ?形容躊躇不定,懷有二心。 《三國(guó)志·蜀志·張裔傳》:“乃以 裔 為 益州 太守,徑往至郡。
引闓 遂趦趄不賓,假鬼教曰:‘ 張府君 如瓠壺,外雖澤而內(nèi)實(shí)麤,不足殺,令縛與 吳?!妒撬焖?裔 於 權(quán)?!?br />唐 沉亞之 《省試策三道之二》:“極綏懷之仁,網(wǎng)開(kāi)三面,武引七德,而鼠盜蜂結(jié),趑趄未賓,忠臣義士,有以憤激。”
宋 司馬光 《馮太尉謚勤威議》:“昔者 晉 人不恭,敢距大邦,負(fù)固阻兵,趑趄不庭, 太宗 征之,霆駭風(fēng)趨,狐狼之墟,化為樂(lè)都?!?/span>
⒋ ?滯留;盤桓。
引唐 柳宗元 《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且足下志氣高,好讀《南北史》書,通國(guó)朝事。穿穴古今,后來(lái)無(wú)能和。而僕稚騃,卒無(wú)所為,但趑趄文墨筆硯淺事?!?br />明 唐順之 《游塘候巡公》詩(shī)之一:“公門幾歲罷趦趄,俯仰衡茅每晏如。”
⒌ ?見(jiàn)“趑雎”。
國(guó)語(yǔ)辭典
趑趄[ zī jū ]
⒈ ?想前進(jìn)卻又不敢。
引晉·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wàn)夫趑趄。」
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span>
英語(yǔ)to advance with difficulty, to hesitate to advance
趑趄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趑 | zī | 走 | 13畫 | 基本字義 趑 zī(ㄗ) ⒈ ?〔趑趄( jū )〕a.行走困難;b.想前進(jìn)又不敢前進(jìn),如“趑趑不前”。 異體字 赼 趦 造字法 形聲:從走、次聲 English can't move; to falter |
趄 | qiè jū | 走 | 12畫 | 基本字義 趄 qiè(ㄑ一ㄝˋ) ⒈ ?〔趔趄〕見(jiàn)“趔”。 ⒉ ?傾斜:趄坡。趄著身子。 其他字義 趄 jū(ㄐㄨ) ⒈ ?〔趑趄〕見(jiàn)“趑”。 異體字 跙 造字法 形聲:從走、且聲 English weak, lame |
趑趄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趑趄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