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
- 拼音piāo miǎo
- 注音ㄆ一ㄠ ㄇ一ㄠˇ
- 繁體縹緲
- 詞性形容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縹緲,縹乎,縹縹[ piāo miǎo,piāo hū,piāo piāo ]
⒈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英dimly discernibl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縹眇”。亦作“縹渺”。
⒉ ?高遠隱約貌。
引《文選·木華<海賦>》:“羣仙縹眇,餐玉清涯?!?br />李善 注:“縹眇,遠視之貌?!?br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樓》詩:“城尖徑仄旌斾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宋 蘇軾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惟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br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見烏鵲縹緲,驚飛棲止不定?!?br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span>
⒊ ?隨風(fēng)飄揚;隨水浮流。
引唐 李白 《愁陽春賦》:“縹緲兮翩緜,見游絲之縈煙?!?br />宋 陳允平 《垂楊》詞:“飛花滿地誰為掃,甚薄倖,隨波縹緲?!?br />元 許有壬 《太常引·池荷》詞之二:“紅衣縹緲,清風(fēng)蕭瑟,半醉岸烏巾?!?br />聞一多 《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fēng)推著云車,滿載著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馳魂宕魄的天樂?!?/span>
⒋ ?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引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其雅調(diào)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br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聲縹緲,直入云霄?!?br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宮商縹緲。”
李瑛 《笛聲》詩:“從哪里飄來一縷笛音,在這僻靜的深山繚繞?比幽谷的溪水還清脆,比云中的鶯啼還縹緲?!?/span>
⒌ ?虛??;渺茫。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br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虛浮、不切實而依附俗説?!?br />清 杜榮壽 《<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底事隔年先異兆,人與蓮花同縹緲?!?br />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所樂者,肉身之實事,而非樂此縹渺之空談也?!?br />郭沫若 《女神·鳳凰涅槃》:“我們這縹緲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兒安宿?”
⒍ ?峰名。
引清 吳偉業(yè) 《縹渺峰》詩:“茲峯非云高,高與眾山別,其下多嵌空,天風(fēng)吹不折,插根虛無際, 縹緲 為險絶?!?br />注:“縹緲峯 :顧野王 《輿地志》:‘ 縹緲峯,洞庭 之最高者?!?盧熊 《蘇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為 縹緲峯?!?/span>
國語辭典
縹緲[ piǎo miǎo ]
⒈ ?高遠隱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姑鳌と~憲祖也作「漂渺」、「飄眇」、「飄渺」、「飄緲」、「瞟眇」、「縹眇」、「縹渺」。
引《易水寒·第二折》:「縹緲層臺,勢凌空列星堪摘?!?/span>
⒉ ?聲音清揚而長。也作「飄眇」。
引《儒林外史·第三〇回》:「歌聲縹緲,直入云霄?!?/span>
縹緲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縹 | piǎo piāo | 纟 | 14畫 | 基本字義 縹(縹) piǎo(ㄆ一ㄠˇ) ⒈ ?青白色,淡青。 ⒉ ?青白色的絲織品:縹帙(書衣,亦指書卷)。 其他字義 縹(縹) piāo(ㄆ一ㄠ) ⒈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如“虛無縹縹”。亦作“飄渺”。 ⒉ ?〔縹縹〕輕輕飛起來的樣子。 ⒊ ?(縹) 異體字 縹 造字法 形聲:從纟、票聲 English light blue silk; dim; misty |
緲 | miǎo | 纟 | 12畫 | 基本字義 緲(緲) miǎo(ㄇ一ㄠˇ) ⒈ ?〔縹緲〕見“縹2”。 ⒉ ?(緲) 異體字 緲 造字法 形聲:從纟、眇聲 English indistinct, dim; minute; distant |
縹緲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縹緲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