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
- 拼音yī zhǐ
- 注音一 ㄓ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一指[ yī zhǐ ]
⒈ ?一個(gè)指頭。一次指點(diǎn),或一下指向。一個(gè)宗旨?!肚f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贝酥^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后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shí)。
引證解釋
⒈ ?一個(gè)指頭。
引《孟子·告子上》:“養(yǎng)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
《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費(fèi)長(zhǎng)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br />宋 蘇轍 《御風(fēng)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xì)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span>
⒉ ?一次指點(diǎn),或一下指向。
引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br />《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br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zhēng)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br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伙計(jì)們回來了?’”
⒊ ?參見“一指馬”。參見“一指馬”。
引《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br />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后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shí)。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fēng)兮,齊天地於一指?!?br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
⒋ ?一個(gè)宗旨。
引《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span>
一指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指 | zhǐ | 扌 | 9畫 | 基本字義 指 zhǐ(ㄓˇ) ⒈ ?手伸出的支體(腳趾亦作“腳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紋。指印。屈指可數(shù)。 ⒉ ?量詞,一個(gè)手指的寬度:下了三指雨。 ⒊ ?(手指或物體尖端)對(duì)著,向著:指著。指畫。指南針。指手畫腳。 ⒋ ?點(diǎn)明,告知:指導(dǎo)。指引。指正。指責(zé)。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揮。指日可待。 ⒌ ?直立,豎起:令人發(fā)( fà )指(形容極為憤怒)。 ⒍ ?意向針對(duì):指標(biāo)。指定。 ⒎ ?古同“旨”,意義,目的。 異 |
一 | yī | 一 | 1畫 | 基本字義 一 yī(一) ⒈ ?數(shù)名,最小的正整數(shù)(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壹”代)。 ⒉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滿: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⒍ ?表示動(dòng)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⒎ ?乃;競(jìng):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聯(lián)成整體:統(tǒng)一。整齊劃一。 ⒐ ?或者:一勝一負(fù)。 ⒑ ?初次:一見如故。 ⒒ ?中國(guó)古代樂譜記音符號(hào),相當(dāng)于簡(jiǎn)譜中的低音“7”。 異體字 |
一指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一指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