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隸
- 拼音fēn lì
- 注音ㄈㄣ ㄌ一ˋ
- 繁體分隸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分隸[ fēn lì ]
⒈ ?指八分書和隸書。
⒉ ?分別隸屬。
引證解釋
⒈ ?指八分書和隸書。
引《隸釋·漢安平相孫根碑》 洪適 釋:“今之言 漢 字者則謂之隸,言 唐 字者則謂之分,殆不知在 秦 漢 時,分隸已兼有之?!?br />元 揭傒斯 《贈吳主一并序》:“國朝分隸誰最長, 趙 虞 姚 蕭 范 與 楊。”
清 鈕琇 《觚賸·石經(jīng)》:“按六朝以前用分隸,今石經(jīng)皆正書?!?/span>
⒉ ?分別隸屬。
引《宋史·呂頤浩傳》:“招降 趙延壽 于 分寧,得其精鋭五千,分隸諸將。”
秦牧 《社稷壇抒情》:“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隸青雀、黃龍、白虎、玄武(烏龜)四方,都是和這種的觀念緊密地聯(lián)結(jié)起來的?!?/span>
國語辭典
分隸[ fēn lì ]
⒈ ?八分書與隸書。
引宋·韓維〈和永叔小飲懷同州江十學(xué)士〉詩:「紛穰羅卷軸,指擿辨分隸。」
宋·洪適《隸釋·卷一〇·安平相孫根碑》:「今之言漢字者,則謂之隸,言唐字 者,則謂之分,殆不知在秦漢時,分隸已兼有之。」
⒉ ?分別隸屬。
引《宋史·卷四八二·列國世家五·北漢劉繼元傳》:「太宗籍軍中亡投繼元者數(shù)百人,選其巨室者以從軍法,余賜服及錢帛,分隸諸將。」
分隸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隸 | lì | 隸 | 8畫 | 基本字義 隸(隸) lì(ㄌ一ˋ) ⒈ ?附屬,屬于:隸屬。配隸(從屬)。直隸中央。 ⒉ ?封建時代的衙役:隸卒。皂隸。徒隸。 ⒊ ?舊時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隸。隸仆。 ⒋ ?隸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隸書。隸字。漢隸。 異體字 肄 逮 隸 隷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
分 | fēn fèn | 刀 | 4畫 | 基本字義 分 fēn(ㄈㄣ) ⒈ ?區(qū)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⒉ ?由整體中取出或產(chǎn)生出一部分:分發(fā)。分憂。分心勞神。 ⒊ ?由機構(gòu)內(nèi)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 háng )。 ⒋ ?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 ⒌ ?辨別:區(qū)分。分析。 ⒍ ?區(qū)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⒎ ?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 其他字義 分 fèn(ㄈㄣˋ) ⒈ ?名位、職責(zé)、權(quán)利的限度:分所當(dāng) |
分隸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分隸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