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時
- 拼音mín shí
- 注音ㄇ一ㄣˊ ㄕˊ
- 繁體民時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民時[ mín shí ]
⒈ ?猶農(nóng)時。
引證解釋
⒈ ?猶農(nóng)時。
引《管子·臣乘馬》:“彼王者,不奪民時,故五穀興豐?!?br />《史記·五帝本紀》:“乃命 羲 和,敬順昊天,數(shù)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能無祭而福乎?曰:不奪民時,而順物宜。”
國語辭典
民時[ mín shí ]
⒈ ?農(nóng)時。
引《孟子·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span>
民時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時 | shí | 日 | 7畫 | 基本字義 時(時) shí(ㄕˊ) ⒈ ?一切事物不斷發(fā)展變化所經(jīng)歷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⒉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⒊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⒋ ?現(xiàn)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wù)。時宜。 ⒌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⒍ ?一年中的一季:時序。四時如春。 ⒎ ?舊時的記時單位,一晝夜十二分之一為一“時辰”,深夜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為“子時”,中午十一點至一點為“午時”。 ⒏ ?現(xiàn)在的記時單位,一晝夜的二十 |
民 | mín | 乛 | 5畫 | 基本字義 民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內(nèi)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guī)定的公民權(quán)利并履行公民義務(wù)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勞動大眾的,非官方的:民間。民歌。民諺。民風。民情。 ⒋ ?某族的人:漢民?;孛瘛?⒌ ?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農(nóng)民。漁民。 ⒍ ?非軍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 |
民時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民時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