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
- 拼音nán táng
- 注音ㄋㄢˊ ㄊㄤ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南唐[ nán táng ]
⒈ ?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937年李昪(biàn)代吳稱帝,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國號唐,史稱南唐。傳至李煜(yù),公元975年為宋所滅。
例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英the Nontang Dy nasty;
引證解釋
⒈ ?五代 十國之一。公元937年 李昪 代 吳 稱帝,建都 金陵 (今 江蘇 南京市 ),國號 唐,史稱 南唐。曾滅 閩 楚,極盛時有今 江蘇 安徽 淮河 以南和 福建、江西、湖南 及 湖北 東部地區(qū)。975年為 北宋 所滅。共歷三主,三十九年。
引清 陳維崧 《望江南·歲暮雜憶》詞:“人鬭 南唐 金葉子,街飛 北宋 鬧蛾兒,此夜不勝思?!?br />王國維 《人間詞話》卷上:“《花間》于 南唐 人詞中雖録 張泌 作,而獨不登 正中 只字,豈當時文采為功名所掩耶?”
國語辭典
南唐[ nán táng ]
⒈ ?朝代名。(西元937~975)? 五代諸朝之一。始祖徐知誥,受吳禪,稱帝于金陵,國號唐,史稱為「南唐」。國力在十國中最為強大。傳至其孫李煜,為宋所滅。
英語Tang of the Five Southern Dynasties 937-975
法語Tang du Sud
南唐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唐 | táng | 口 | 10畫 | 基本字義 唐 táng(ㄊㄤˊ) ⒈ ?夸大,虛夸:荒唐。唐大無驗。 ⒉ ?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費)。 ⒊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堯所建。 ⒋ ?朝代名:唐代。唐詩。唐僧。唐人。唐三彩。后唐。 ⒌ ?古代朝堂前或宗廟門內(nèi)的大路。 ⒍ ?古同“螗”,指蟬。 ⒎ ?姓。 異體字 啺 塘 漢英互譯 T'ang 造字法 形聲 |
南 | nán nā | 十 | 9畫 | 基本字義 南 nán(ㄋㄢˊ) ⒈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⒉ ?姓。 其他字義 南 n?。è栓冢?⒈ ?〔南無(mó)〕佛教用語,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薩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彌陀佛”、“南南觀世音菩薩”。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
南唐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南唐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