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輔
- 拼音yòu fǔ
- 注音一ㄡˋ ㄈㄨˇ
- 繁體右輔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右輔[ yòu fǔ ]
⒈ ?右內(nèi)史的別稱。西漢主管京畿右內(nèi)史地區(qū)的官。
⒉ ?漢三輔之一。右扶風(fēng)的別稱。因在京兆尹之西,故稱。今為陜西鳳翔。
⒊ ?泛指京西之地。
⒋ ?指右牙。
引證解釋
⒈ ?右內(nèi)史的別稱。 西漢 主管京畿 右內(nèi)史 地區(qū)的官。
引《史記·酷吏列傳》:“徙為右內(nèi)史,治如其故,姦邪少禁。坐法失官。復(fù)為右輔,行中尉事,如故操?!?/span>
⒉ ?漢 三輔之一。 右扶風(fēng) 的別稱。因在 京兆尹 之西,故稱。今為 陜西 鳳翔。
引唐 韓愈 《石鼓歌》:“故人從軍在 右輔,為我量度掘臼科?!?/span>
⒊ ?泛指京西之地。
引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右輔田疇薄,斯民常苦貧?!?br />《舊唐書·崔慎由傳》:“豈有都城,合聚兵甲,暗養(yǎng)死士,將亂國(guó)經(jīng),聚貔武以保其一坊,致刁斗遠(yuǎn)連於右輔?!?/span>
⒋ ?指右牙。
引明 王世貞 《與徐子與書》之十五:“僕鬚髮強(qiáng)半白,右輔已失其一,老態(tài)漸出?!?/span>
國(guó)語辭典
右輔[ yòu fǔ ]
⒈ ?職官名。西漢主管京都右內(nèi)史地區(qū)的官。
⒉ ?右,漢代三輔之一。漢武帝時(shí)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為三輔。因地在京兆尹之西,故稱為「右輔」。今在陜西鳳翔。
引唐·韓愈〈石鼓歌〉:「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br />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右輔田疇薄,斯民??嘭??!?/span>
右輔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右 | yòu | 口 | 5畫 | 基本字義 右 yòu(一ㄡˋ) ⒈ ?面向南時(shí),西的一邊,與“左”相對(duì):右手。右邊。 ⒉ ?地理上指西方:山右。江右。 ⒊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動(dòng)的:右傾。右派。右翼。 ⒋ ?古代稱等級(jí)高的:右族。右職。無出其右(沒有高過它的)。 ⒌ ?崇尚,重視:“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 ⒍ ?古同“侑”,勸酒,勸食。 ⒎ ?古同“佑”,幫助,偏袒。 異體字 佑 又 祐 漢英互譯 right、the right side as the side of precedence 相關(guān)字詞 左 造字法 會(huì)意:從口 |
輔 | fǔ | 車 | 11畫 | 基本字義 輔(輔) fǔ(ㄈㄨˇ) ⒈ ?古代夾在車輪外旁的直木,每輪二木,用以增加車輪載重支力。 ⒉ ?幫助,佐助:輔佐(協(xié)助,多指政治上)。輔弼。輔助。輔導(dǎo)。輔相( xiàng )。 ⒊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區(qū):畿輔。 ⒋ ?人的頰骨:輔車相依(“車”,指牙床,喻互相依存)。 異體字 輔 俌 ? 漢英互譯 assist、complement、supplement 造字法 形聲:從車、甫聲 English cheek bone; protective; assist |
右輔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右輔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