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
- 拼音sì yí
- 注音ㄙˋ 一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四夷[ sì yí ]
⒈ ?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含有輕蔑之意。泛指外族、外國。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含有輕蔑之意。
引《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賴?!?br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br />《后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云。”
⒉ ?泛指外族、外國。
引清 魏源 《<圣武記>敘》:“不憂不逞志于四夷,而憂不逞志于四境?!?br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fā),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
四夷[ sì yí ]
⒈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引《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br />《文選·左思·魏都賦》:「以娛四夷之君,以睦八荒之俗。」
四夷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夷 | yí | 大 | 6畫 | 基本字義 夷 yí(一ˊ) ⒈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⒉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chǔ ㄔㄨˇ )。 ⒊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⒋ ?弄平:夷為平地。 ⒌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⒍ ?等輩:“諸將皆陛下故等夷”。 ⒎ ?古代的鋤類工具。 ⒏ ?古同“怡”,喜悅。 ⒐ ?古同“痍”,創(chuàng)傷。 ⒑ ?姓。 異體字 ? 侇 跠 恞 痍 漢英互譯 exterminate、foreigner、raze、safe、smooth 相關(guān)字詞 |
四 | sì | 囗 | 5畫 | 基本字義 四 sì(ㄙˋ) ⒈ ?數(shù)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中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 ⒉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6”。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our |
四夷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四夷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