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七
- 拼音duàn qī
- 注音ㄉㄨㄢˋ ㄑ一
- 繁體斷七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斷七[ duàn qī ]
⒈ ?舊時迷信風(fēng)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個“七”,滿七個“七”即四十九天時叫“斷七”,常請和尚道士來念經(jīng)超度亡魂。
英the Buddhist Service on each seventh day within 49 days after one's death;
引證解釋
⒈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稱“斷七”。參見“做七”。
引元 無名氏 《神奴兒》楔子:“自從員外亡化過了,可早斷七也?!?br />《金瓶梅詞話》第七三回:“楊姑娘 道:‘好快,斷七過了,這一向又早百日來?!?br />《何典》第五回:“形容鬼 也不等斷七,就將 活死人 領(lǐng)了回去。”
國語辭典
斷七[ duàn qī ]
⒈ ?俗以人死后每七日設(shè)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則停止,不再接受親友吊唁,稱為「斷七」。
引元·無名氏《神奴兒·楔子》:「自從員外亡化過了,可早斷七也,家里別無得力的人,則有一個老院公。」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到得過了斷七,又忘了這段光景。」
斷七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七 | qī | 一 | 2畫 | 基本字義 七 qī(ㄑ一) ⒈ ?數(shù)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柒”代)。 ⒉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⒊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even |
斷 | duàn | 斤 | 11畫 | 基本字義 斷(斷) duàn(ㄉㄨㄢˋ) ⒈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fēng)箏。 ⒉ ?不繼續(xù),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 zhóng )。斷交。斷片。斷續(xù)。斷子絕孫。 ⒊ ?判定,決定:判斷。診斷。斷獄(審理和判決罪案)。 ⒋ ?一定,絕對:斷乎不可。斷然施行。 異體字 斷 ? 漢英互譯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關(guān)字詞 續(xù) 造字法 會意 |
斷七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斷七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