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
- 拼音cháng yōng
- 注音ㄔㄤˊ ㄩㄥ
- 繁體腸癰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腸癰[ cháng yōng ]
⒈ ?亦作“腸癕”。
⒉ ?中醫(yī)指闌尾炎。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腸疸”。中醫(yī)指闌尾炎?!度龂尽の褐尽とA佗傳》作“腸臃”。
引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br />《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華佗》:“軍吏 李成 苦欬,晝夜不寐, 佗 以為腸癕,與散兩錢服之。”
國語辭典
腸癰[ cháng yōng ]
⒈ ?中醫(yī)指腸腔膿腫??煞譃榇竽c癰及小腸癰,前者指急性闌尾炎,多因濕熱、氣滯、血瘀等留駐腸中,氣血郁阻而引起。主要臨床癥狀為發(fā)熱、惡心、嘔吐、局部性壓痛和腹肌緊張等。
腸癰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癰 | yōng | 疒 | 10畫 | 基本字義 癰(癰) yōng(ㄩㄥ) ⒈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易生于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癰疽。吮癰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jié),厚顏無恥地迎合權(quán)貴)。 異體字 癰 癕 ? 漢英互譯 carbuncle 造字法 形聲:從疒、用聲 English carbuncle, sore, ulcer, abscess |
腸 | cháng | 月 | 7畫 | 基本字義 腸(腸) cháng(ㄔㄤˊ) ⒈ ?人或動物內(nèi)臟之一,呈長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養(yǎng)分,分“大腸”、“小腸”等部:腸子。腸衣。肝腸寸斷。羊腸小道。腦滿腸肥。 異體字 腸 膓 漢英互譯 intestines 造字法 形聲:從月、昜聲 English intestines; emotions; sausage |
腸癰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腸癰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