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計
- 拼音dà jì
- 注音ㄉㄚˋ ㄐ一ˋ
- 繁體大計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大計[ dà jì ]
⒈ ?重大的謀略或計劃。
英a major programme of lasting importance;
⒉ ?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
英general exam for officials;
⒊ ?國家年終核算。
英national annual accounting;
引證解釋
⒈ ?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
引《周禮·天官·太宰》:“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br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三歲考績?!?/span>
⒉ ?明 清 兩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計,每三年舉行一次。參閱《清文獻通考·職官四》。
引《明史·佞倖傳·朱隆禧》:“由進士歷 順天府 丞,坐大計黜?!?br />清 姚鼐 《邱松亭家傳》:“君采購嚴禁吏蠹……大計列一等,當擢。”
⒊ ?重大的謀略或計劃。
引《國語·吳語》:“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fā)大計?!?br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郭欽 上書見大計, 劉毅 答詔驚羣臣。”
宋 蘇軾 《答呂元鈞書》之二:“士大夫相顧避罪而已,何暇及中外利害大計乎?”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xié)代表﹞就有關國家建設事業(yè)的根本大計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建議案?!?/span>
⒋ ?謂國家歲終核算。
引《周禮·天官·序官》“司會” 漢 鄭玄 注:“司會主天下之大計?!?br />《魏書·袁翻傳》:“今之豫度,微似小損,歲終大計,其利實多?!?/span>
國語辭典
大計[ dà jì ]
⒈ ?重大的計劃或謀略。
引《三國志·卷一四·魏書·蔣濟傳》:「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zhàn)功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br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詔驚群臣?!?/span>
⒉ ?每三年對官吏施政的考察。
引《明史·卷三〇七·佞幸傳·顧可學傳》:「朱隆禧者,昆山人。由進士歷順天府丞,坐大計黜。」
《六部成語注解·吏部》:「大計:外省之官三年考察一次謂之大計。」
英語large scale program of lasting importance, project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ink big, annual national audit
法語grand projet, plan grandiose, grand dessein
大計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計 | jì | 讠 | 4畫 | 基本字義 計(計) jì(ㄐ一ˋ) ⒈ ?核算:計時。計量( liàng )。計日程功。 ⒉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 ⒊ ?主意,策略:計策。計謀。 ⒋ ?謀劃,打算:計劃。計議。 ⒌ ?姓。 異體字 計 漢英互譯 idea、plan、calculate、count、meter、stratagem 造字法 會意:從讠、從十 English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
大 | dà dài tài | 大 | 3畫 | 基本字義 大 dà(ㄉㄚˋ) ⒈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⒊ ?規(guī)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⒌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⒎ ?時間更遠: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 |
大計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大計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