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
- 拼音hā la
- 注音ㄏㄚ ˙ㄌㄚ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哈喇[ hā la ]
⒈ ?〈方〉:本是形容刀砍物的聲音。在元曲中稱殺人為哈喇。
例趁早將他哈喇了。
英kill; slaughter;
哈喇[ hā la ]
⒈ ?口:形容食用油類、油料作物果實(shí)或含油食品久置后味道怪異。
例這些花生米放哈喇了,扔了吧。
英rancid;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哈剌”。
⒉ ?蒙古語(yǔ)。殺頭;殺死。
引元 馬致遠(yuǎn) 《漢宮秋》第三折:“似這等姦邪逆賊,留著他終是禍根,不如送他去 漢 朝哈喇,依還的甥舅禮兩國(guó)長(zhǎng)存?!?br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四折:“周橋 上騙錢也是我,若不饒便哈剌了罷?!?br />《說岳全傳》第十八回:“既是奸臣,吩咐哈喇了罷?!?/span>
⒊ ?引申指砍殺聲。
引明 汪廷訥 《種玉記·虜驕》:“聽馬前哈喇,千里血染猩猩?!?/span>
⒋ ?蒙古語(yǔ)。指黑色。
引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蒙古語(yǔ)》:“元 人以本國(guó)語(yǔ)命名,或取顏色,如……哈剌者,黑也。”
⒌ ?方言。形容油膩食物的變質(zhì)味。
引《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一時(shí)也辨不出是香,是臊,是甜甘,是哈喇,那氣味一直撲到臉上來(lái)。”
王蒙 《深的湖》:“封皮上發(fā)出一股油乎乎的哈喇味兒?!?/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哈喇[ kā la ]
⒈ ?毛織物。為呢絨的最上品,產(chǎn)于俄國(guó)。
引《老殘游記·第四回》:「穿了一雙抓地虎靴子、紫呢夾袍、天青哈喇馬褂?!?/span>
⒉ ?我國(guó)少數(shù)民族佤族的別稱。參見「佤族」條。
哈喇[ hā la ]
⒈ ?油質(zhì)食物的腐酸味。亦作 「哈拉」、「哈辣」。
引《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安老爺?shù)X一股子奇香異氣,又像生麝香味兒,又像松子兒味兒,一時(shí)也辨不出是香,是臊,是甜甘,是哈喇?!?/span>
⒉ ?殺死、殺害。為蒙古語(yǔ) alaqu的音譯。元·無(wú)名氏也譯作「阿剌」、「哈剌」、「哈蘭」。
引《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gè)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作主張,將他只一刀哈喇了?!?/span>
英語(yǔ)rancid, to kill, to slaughter
德語(yǔ)- , -
哈喇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喇 | lǎ | 口 | 12畫 | 基本字義 喇 lǎ(ㄌㄚˇ) ⒈ ?〔喇叭〕a.一種管樂器,銅制。b.喇叭筒狀,有擴(kuò)音作用的東西,如“汽車?yán)?⒉ ?〔喇嘛教〕佛教的一派,傳播于中國(guó)藏族、蒙古族地區(qū)。 ⒊ ?〔喇嘛〕中國(guó)藏語(yǔ),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師傅”。 異體字 English horn, bugle; lama; final particle |
哈 | hā hǎ hà | 口 | 9畫 | 基本字義 哈 h?。è熄冢?⒈ ?張口呼氣:哈欠。哈一口氣。 ⒉ ?象聲詞,形容笑聲:哈哈大笑。打哈哈(開玩笑)。 ⒊ ?傴,彎:哈腰(稍微彎腰)。 其他字義 哈 hǎ(ㄏㄚˇ) ⒈ ?方言,斥責(zé):哈他一通。 ⒉ ?姓。 其他字義 哈 hà(ㄏㄚˋ) ⒈ ?〔哈什螞〕蛙的一種,雌的腹內(nèi)有脂肪狀物質(zhì),中醫(yī)用作補(bǔ)品。 異體字 呷 呵 喝 歃 漢英互譯 ah 造字法 形聲:從口、合聲 English sound of laughter |
哈喇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哈喇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