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士
- 拼音pì shì
- 注音ㄆ一ˋ ㄕˋ
- 繁體闢士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辟士(闢士)[ pì shì ]
⒈ ?謂征召、任用人。
引證解釋
⒈ ?謂征召、任用人。參見“辟除”。
引《南史·宋紀上·武帝》:“十二年正月, 晉帝 詔帝依舊辟士,加領(lǐng)平北將軍、 兗州 刺史,增督 南秦,凡二十二州。”
《舊唐書·韋夏卿傳》:“始在 東都,傾心辟士,頗得才彥,其后多至卿相,世謂之知人?!?br />宋 曾鞏 《送蔡元振序》:“古之州從事,皆自辟士;士亦擇所從,故賓主相得也?!?br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自是之后,州郡辟士之權(quán),浸移於朝廷?!?/span>
辟士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士 | shì | 士 | 3畫 | 基本字義 士 shì(ㄕˋ) ⒈ ?古代統(tǒng)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⒉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⒊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⒋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⒌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氣。 ⒍ ?稱某些專業(yè)人員:醫(yī)士。護士。 ⒎ ?姓。 漢英互譯 bachelor、person、scholar、soldier 造字法 會意:從一、從十 English scholar, gentleman; soldier |
辟 | bì pì | 辛 | 13畫 | 基本字義 辟 bì(ㄅ一ˋ) ⒈ ?君主:復辟。 ⒉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⒊ ?古同“避”,躲,設(shè)法躲開。 ⒋ ?古同“睥”,睥睨。 其他字義 辟(闢) pì(ㄆ一ˋ) ⒈ ?開發(fā)建設(shè):開辟。 ⒉ ?駁斥,排除:辟邪。辟謠。辟蠹。 ⒊ ?透徹: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⒋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異體字 嬖 避 闢 漢英互譯 break、keep away 造字法 會意:從尸、從辛、從口 English law, rule; open up, d |
辟士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辟士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