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館
- 拼音sān guǎn
- 注音ㄙㄢ ㄍㄨㄢˇ
- 繁體三館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館[ sān guǎn ]
⒈ ?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開欽賢、翹材、接士三館,收羅人材?!段骶╇s記》卷四:“平津侯(公孫弘)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合,營客館,以招天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賢,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p>
⒉ ?唐有弘文(亦稱昭文)、集賢、史館三館,負(fù)責(zé)藏書、校書、修史等事項。宋因之,三館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⒊ ?宋設(shè)廣文、大學(xué)、律學(xué)三館,以為教育士子的機構(gòu)。見《宋史·選舉志三》。
引證解釋
⒈ ?漢武帝 時,丞相 公孫弘 開欽賢、翹材、接士三館,收羅人材。
引《西京雜記》卷四:“平津侯 ( 公孫弘 )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閤,營客館,以招天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賢,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span>
⒉ ?唐 有弘文(亦稱昭文)、集賢、史館三館,負(fù)責(zé)藏書、校書、修史等事項。 宋 因之,三館合一,并在崇文院中。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引宋 鄭樵 《通志·總序》:“欲三館無素餐之人,四庫無蠹魚之簡,千章萬卷,日見流通。”
⒊ ?宋 設(shè)廣文、大學(xué)、律學(xué)三館,以為教育士子的機構(gòu)。見《宋史·選舉志三》。
國語辭典
三館[ sān guǎn ]
⒈ ?唐時昭文館、集賢院、史館。負(fù)責(zé)修史、藏書、校讎等事項。
引宋·費袞《梁谿漫志·卷二·三館館職》:「唐三館者,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是也?!?/span>
⒉ ?用來教育士子的三機構(gòu)。唐代以宏文、崇文、國子為三館;宋代以廣文、太學(xué)、律學(xué)為三館。
⒊ ?漢代公孫弘為招致人才而開的三個館。即欽賢、翹材、接士。
三館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館 | guǎn | 饣 | 11畫 | 基本字義 館(館) guǎn(ㄍㄨㄢˇ) ⒈ ?招待賓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賓館。旅館。館舍。 ⒉ ?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外交人員常駐的住所:大使館。領(lǐng)事館。 ⒊ ?某些服務(wù)性商店的名稱:茶館。照相館。 ⒋ ?一些文化工作場所:報館。博物館。文化館。館藏。 ⒌ ?舊時指教學(xué)的地方:家館。蒙館。坐館。 異體字 館 舘 漢英互譯 a place for cultural or sports activities、accommodation for guests、embassy、shop 造字法 形聲:從饣、官聲 English public building |
三館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館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