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
- 拼音yī wěi
- 注音一 ㄨㄟˇ
- 繁體一葦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一葦[ yī wěi ]
⒈ ?《詩·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引證解釋
⒈ ?后以“一葦”為小船的代稱。
引《詩·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br />孔穎達(dá) 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br />《三國(guó)志·吳志·賀邵傳》:“臣聞否泰無常,吉兇由人, 長(zhǎng)江 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br />宋 蘇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一:“那無一葦航,繁念空悠悠?!?br />清 林則徐 《中秋炮臺(tái)眺月》詩:“日午潮回擢東指,順流一葦如輕鷗?!?/span>
國(guó)語辭典
一葦[ yī wěi ]
⒈ ?一束葦草。
引《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span>
⒉ ?比喻小船、小舟。
引《三國(guó)志·卷六五·吳書·賀邵傳·傳曰》:「長(zhǎng)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br />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span>
一葦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一 | yī | 一 | 1畫 | 基本字義 一 yī(一) ⒈ ?數(shù)名,最小的正整數(shù)(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壹”代)。 ⒉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滿: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⒍ ?表示動(dòng)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⒎ ?乃;競(jìng):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聯(lián)成整體:統(tǒng)一。整齊劃一。 ⒐ ?或者:一勝一負(fù)。 ⒑ ?初次:一見如故。 ⒒ ?中國(guó)古代樂譜記音符號(hào),相當(dāng)于簡(jiǎn)譜中的低音“7”。 異體字 |
葦 | wěi | 艸 | 7畫 | 基本字義 葦(葦) wěi(ㄨㄟˇ) ⒈ ?〔蘆葦〕見“蘆”。 異體字 葦 漢英互譯 reed 造字法 形聲:從艸、韋聲 English reed |
一葦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一葦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