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耳
- 拼音tí ěr
- 注音ㄊ一ˊ ㄦ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提耳[ tí ěr ]
⒈ ?語出《詩·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笨追f達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焙笠浴疤岫敝笐┣薪虒?dǎo)。
引證解釋
⒈ ?后以“提耳”指懇切教導(dǎo)。
引語出《詩·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br />《后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訓(xùn)告,以為忿??扇蹋h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br />宋 司馬光 《除兼侍讀學(xué)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賜手詔,過加奬待,諭以至意,溫密纖悉,提耳諄諄。”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贈征仕郎兵科給事中制》:“生而有氣誼可見,歿而有風(fēng)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與!”
國語辭典
提耳[ tí ěr ]
⒈ ?附在耳旁提醒、指引。比喻當面叮嚀教誨。
引《后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矩傳》:「民有爭訟,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訓(xùn)告。」
提耳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耳 | ěr | 耳 | 6畫 | 基本字義 耳 ěr(ㄦˇ) ⒈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 bèi )。耳垂。耳鬢廝磨( mó )。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⒊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⒋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歲)。 ⒌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然耳。 ⒍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 漢英 |
提 | tí dī dǐ | 扌 | 12畫 | 基本字義 提 tí(ㄊ一ˊ) ⒈ ?垂手拿著有環(huán)、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lǐng)。 ⒉ ?引領(lǐng)(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⒊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⒋ ?將犯人從關(guān)押之處帶出來:提審。提犯人。 ⒌ ?率領(lǐng),調(diào)遣:提兵。 ⒍ ?取出:提取。提貨。 ⒎ ?漢字筆形之一,即挑。 ⒏ ?舀取油、酒等液體的一種用具:油提。酒提。 ⒐ ?古代鼓名:“師帥執(zhí)提”。 |
提耳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提耳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