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耳
- 拼音sān ěr
- 注音ㄙㄢ ㄦ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耳[ sān ěr ]
⒈ ?傳說隋董慎被冥府追為右曹從事,召常州秀才張審?fù)ㄕ茣?。慎令為判,申天府。有黃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當。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審?fù)ㄔ倥兄?,后有天符來云,甚允當。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兒擘為耳,安于額上,曰:“塞君一耳,與君三耳,可乎?”后審?fù)◤?fù)活,覺額癢,涌出一耳,尤聰。時人笑曰:“天有九頭鳥,地有三耳秀才?!焙蠹匆源藶榈?,謂人聰明穎悟,異于往常。
⒉ ?謂兩耳之外別有一耳,主聽。為先秦名家詭辯論題之一。
引證解釋
⒈ ?傳說 隋 董慎 被冥府追為右曹從事,召 常州 秀才 張審?fù)?掌書記。 慎 令為判,申天府。有黃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當。 慎 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審?fù)?再判之,后有天符來云,甚允當。參閱 施元之 注 蘇 詩引 宋 張君房 《脞說》。
引慎 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兒擘為耳,安于額上,曰:“塞君一耳,與君三耳,可乎?”
后 審?fù)?復(fù)活,覺額癢,涌出一耳,尤聰。時人笑曰:“天有九頭鳥,地有三耳秀才?!?br />后即以此為典,謂人聰明穎悟,異于往常。 宋 蘇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span>
⒉ ?謂兩耳之外別有一耳,主聽。為 先秦 名家詭辯論題之一。
引《孔叢子·公孫龍》:“公孫龍 言臧之三耳甚辨析?!?/span>
三耳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耳 | ěr | 耳 | 6畫 | 基本字義 耳 ěr(ㄦˇ) ⒈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 bèi )。耳垂。耳鬢廝磨( mó )。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⒊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⒋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歲)。 ⒌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然耳。 ⒍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 漢英 |
三耳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耳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