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
詞語解釋
一乘[ yī chéng ]
⒈ ?佛教語。謂引導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見“一佛乘”。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
引證解釋
⒈ ?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
引《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br />《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br />鄭玄 注:“四矢曰乘?!?/span>
⒉ ?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
引《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br />《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br />《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 魏州,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br />京劇《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⒊ ?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按,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引《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span>
⒋ ?佛教語。謂引導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 《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涅槃境界。我國佛教宗派如 華嚴宗 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一乘顯性教”。
引《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br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span>
一乘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一 | yī | 一 | 1畫 | 基本字義 一 yī(一) ⒈ ?數(shù)名,最小的正整數(shù)(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壹”代)。 ⒉ ?純;專:專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滿: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樣。顏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織。 ⒍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一算。試一試。 ⒎ ?乃;競: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聯(lián)成整體:統(tǒng)一。整齊劃一。 ⒐ ?或者:一勝一負。 ⒑ ?初次:一見如故。 ⒒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7”。 異體字 |
乘 | chéng shèng | 丿 | 10畫 | 基本字義 乘 chéng(ㄔㄥˊ) ⒈ ?騎,坐:乘馬。乘車。乘客。乘警。 ⒉ ?趁著,就著:乘便。乘機(趁著機會)。乘勢。乘興( xìng )。因利乘便。 ⒊ ?算術(shù)中指一個數(shù)使另一個數(shù)變成若干倍:乘法。乘冪( mì )。乘數(shù)。 ⒋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⒌ ?姓。 其他字義 乘 shèng(ㄕㄥˋ) ⒈ ?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乘輿。千乘之國。 ⒉ ?古代稱四為乘:乘矢。乘壺?!耙猿隧f先牛十二犒師”。 ⒊ ?中國春秋時晉國 |
一乘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一乘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