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
- 拼音wén bǐ
- 注音ㄨㄣˊ ㄅ一ˇ
- 繁體文筆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文筆[ wén bǐ ]
⒈ ?寫作的技巧;文章的風(fēng)格。
例文筆流暢。
英style of writing;
⒉ ?指文章。
英writings;
引證解釋
⒈ ?文辭,文章。
引《晉書·習(xí)鑿齒傳》:“鑿齒 少有志氣,博學(xué)洽聞;以文筆著稱。”
唐 李肇 《唐國(guó)史補(bǔ)》卷下:“元和 已后,為文筆,則學(xué)奇詭于 韓愈,學(xué)苦澀于 樊宗師?!?br />巴金 《沉落集·化雪的日子》:“我剛剛讀完了一部傳記,為書中的情節(jié)和文筆所感動(dòng),非常興奮?!?/span>
⒉ ?指文章的筆法或風(fēng)格。
引《北齊書·封隆之傳》:“孝琰 文筆不高,但以風(fēng)流自立,善於談謔?!?br />唐 司空?qǐng)D 《題<柳柳州集>后》:“張曲江 五言沉鬱,亦其文筆也。”
⒊ ?六朝時(shí)期分文章為文、筆兩大類。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shù)》:“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由 魏 逮 唐,分異文筆?!?/span>
⒋ ?淹 “探懷中得五色筆”一枝奉還,從此文才大減。
引指五色筆。傳說 南朝 梁 文學(xué)家 江淹,晚年夢(mèng)見 晉 郭璞 對(duì)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可以見還。”
見《南史·江淹傳》。后因以指文才。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遇餞崔使君序》:“請(qǐng)揚(yáng)文筆,共記良游?!?/span>
國(guó)語辭典
文筆[ wén bǐ ]
⒈ ?六朝稱文章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
引《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謨博學(xué),于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文筆議論,有集行于世?!?/span>
⒉ ?文章、文辭。
引《晉書·卷八二·習(xí)鑿齒傳》:「鑿齒少有志氣,博學(xué)洽聞,以文筆著稱 。」
《南史·卷六八·劉師知傳》:「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
文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文 | wén | 文 | 4畫 | 基本字義 文 wén(ㄨㄣˊ) ⒈ ?事物錯(cuò)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⒉ ?刺畫花紋:文身。 ⒊ ?記錄語言的符號(hào):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⒋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xiàn)(指有歷史價(jià)值和參考價(jià)值的圖書資料)。文采(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cuò)雜艷麗的色彩)。 ⒌ ?人類勞動(dòng)成果的總結(jié):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文。水文。 ⒎ ?舊時(shí)指禮節(jié)儀式:虛文。繁文縟節(jié)(過多的 |
筆 | bǐ | 毛 | 10畫 | 基本字義 筆(筆) bǐ(ㄅ一ˇ) ⒈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⒉ ?組成漢字的點(diǎn)、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⒊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zhàn)。筆名。 ⒋ ?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筆體。筆法。筆力。文筆。工筆。曲筆。伏筆。 ⒌ ?像筆一樣直:筆直。筆挺。筆陡。 ⒍ ?量詞,指錢款:一筆錢。 ⒎ ?指散文:“謝玄暉善為詩(shī),任彥升工于筆”。隨筆。 異 |
文筆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文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