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 拼音chāng pú
- 注音ㄔㄤ ㄆㄨˊ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菖蒲[ chāng pú ]
⒈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氣,地下有根莖,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藥,具長(zhǎng)葉和辛辣味的主莖。
英sweet flag; calamus(-mi);
引證解釋
⒈ ?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葉狹長(zhǎng),似劍形。肉穗花序圓柱形,著生在莖端,初夏開花,淡黃色。全草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纖維的原料。根莖亦可入藥。民間在端午節(jié)常用來(lái)和艾葉扎束,掛在門前。
引《孝經(jīng)援神契》:“椒薑御濕,菖蒲益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伊水》:“石上菖蒲,一寸九節(jié),為藥最妙,服久化僊?!?/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菖蒲[ chāng pú ]
⒈ ?白菖的別名。參見「白菖」條。
英語(yǔ)Acorus calamus, sweet sedge or sweet flag
德語(yǔ)Kalmus (S, Bio)?, Kalmus (S, Med)?, Kalmus (Acorus Calamus)?, wird am 5. Tage des 5. Monats (dem Drachenbootfeste)? an die Türpfosten geh?ngt (S)?
法語(yǔ)Acore odorant
菖蒲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蒲 | pú | 艸 | 13畫 | 基本字義 蒲 pú(ㄆㄨ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zhǎng)在泥里,可食。葉長(zhǎng)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絨。蒲扇。 ⒉ ?指“菖蒲”:蒲節(jié)。蒲月(指農(nóng)歷五月)。 ⒊ ?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⒋ ?古同“匍”,匍伏。 ⒌ ?姓。 造字法 形聲:從艸、浦聲 English type of rush; vine |
菖 | chāng | 艸 | 11畫 | 基本字義 菖 chāng(ㄔㄤ) ⒈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花穗像棍棒。根莖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藥。 造字法 形聲:從艸、昌聲 English iris, sweet flag, calamus |
菖蒲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菖蒲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