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
- 拼音qí lù
- 注音ㄑ一ˊ ㄌㄨ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岐路[ qí lù ]
⒈ ?岔路。指離別分手處。不正當(dāng)?shù)耐緩?。比喻官場中險(xiǎn)易難測的前途。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引證解釋
⒈ ?岔路。 《列子·說符》:“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引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br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br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span>
⒉ ?指離別分手處。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fēng)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br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span>
⒊ ?比喻官場中險(xiǎn)易難測的前途。
引《后漢書·鄧彪等傳論》:“統(tǒng)之,方軌易因,險(xiǎn)涂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br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dú)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fēng)波?!?/span>
⒋ ?不正當(dāng)?shù)耐緩健?/p>
引唐 張固 《幽閑鼓吹》:“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dāng)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span>
⒌ ?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引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cái)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國語辭典
岐路[ qí lù ]
⒈ ?由大道分岔出去的小路。唐·李白〈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也作「歧路」。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⒉ ?邪路、歪路。也作「歧路」。
引《后漢書·卷四四·鄧彪傳·論曰》:「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遲遲于岐路之閑也?!?/span>
岐路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岐 | qí | 山 | 7畫 | 基本字義 岐 qí(ㄑ一ˊ) ⒈ ?〔岐山〕山名,在中國陜西省。 ⒉ ?〔岐黃之術(shù)〕指中醫(yī)的醫(yī)術(shù)?!搬?,岐伯;“黃”,黃帝,相傳他們都是中華民族醫(yī)家之祖。 ⒊ ?同“歧”。 異體字 ? ? 歧 造字法 形聲:從山、支聲 English high; majestic; fork in road |
路 | lù | 足 | 13畫 | 基本字義 路 lù(ㄌㄨˋ) ⒈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狹路相逢。 ⒉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shù)( shù )。 ⒊ ?方面,地區(qū):外路貨。各路人馬。 ⒋ ?種類:一路貨色。 ⒌ ?大,正:“厥聲載路”。路門(宮室最內(nèi)的正門)。路車(古代帝王及諸侯貴族所乘的車)。路輿(古代君主所乘的車)。路寢(古代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 ⒍ ?車:篳 |
岐路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岐路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