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
- 拼音míng jīng
-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ㄥ
- 繁體明經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明經[ míng jīng ]
⒈ ?通曉經術。
⒉ ?漢代以明經射策取士。隋煬帝置明經、進士二科,以經義取者為明經,以詩賦取者為進士。宋改以經義論策試進士,明經始廢。
⒊ ?明清對貢生的尊稱。
引證解釋
⒈ ?通曉經術。
引《漢書·劉向傳》:“更生 年少於 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薦 更生 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漯水 又東逕 漢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經為 秦 博士。 秦 坑儒士, 伏生 隱焉?!?br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夏侯勝 以明經取青紫語門人,臣嘗鄙之,何敢復以此聳誘其徒。”
⒉ ?漢 代以明經射策取士。 隋煬帝 置明經、進士二科,以經義取者為明經,以詩賦取者為進士。 宋 改以經義論策試進士,明經始廢。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一》、《文獻通考·選舉四》、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明經》。
引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今請雜取前代之制,立明經一科,以暢達教恉,闡發(fā)大義,能以今日新政,證合古經者為及格。”
⒊ ?明 清 對貢生的尊稱。
引《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這 陸氏 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后來明經出仕,官為別駕之職?!?br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石門 隋岑庵 先生,是老明經?!?/span>
國語辭典
明經[ míng jīng ]
⒈ ?明于經術。
引《漢書·卷七一·平當傳》:「以明經為博士,公卿薦當論議通明,給事中?!?/span>
⒉ ?唐時以經義所取之士。
引《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而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有三禮,有三傳,有史科。此歲舉之常選也?!?/span>
⒊ ?明清時對貢生的尊稱。
引《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這陸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后來明經出仕,官為別駕之職?!?/span>
明經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明 | míng | 日 | 8畫 | 基本字義 明 míng(ㄇ一ㄥˊ) ⒈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凈。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艷。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伙,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⒉ ?清楚:明白。明顯。明晰。明了。明確。明朗。 ⒊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義。 ⒋ ?公開,不隱蔽:明說。明講。明處。 ⒌ ?能夠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聰目明。眼明手快。 ⒍ |
經 | jīng | 纟 | 8畫 | 基本字義 經(經) jīng(ㄐ一ㄥ) ⒈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a.整理過的蠶絲;b.喻政治規(guī)劃)。 ⒉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⒊ ?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詩經。易經。經書。經卷。經文。經義。經傳( zhuàn )(儒家經典與注疏的合稱)。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黃帝 |
明經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明經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