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
- 拼音shàng qīng
- 注音ㄕㄤˋ ㄑ一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上清[ shàng qīng ]
⒈ ?上天;天空。
⒉ ?道家所稱的三清境之一。
⒊ ?用以指道觀或道長。
⒋ ?唐柳珵《上清傳》云,丞相竇參為政敵所誣,自知將敗,囑其婢上清入宮為婢,為之辯白,上清后果入宮,向德宗辯其誣。見《太平廣記》卷二七五引《異聞集》。后因以“上清”稱婢。
引證解釋
⒈ ?上天;天空。
引《漢書·揚(yáng)雄傳下》“不能撠膠葛” 唐 顏師古 注:“膠葛,上清之氣也?!?br />唐 齊己 《賀雪》詩:“上清凝結(jié)下乾坤,為瑞為祥表致君?!?/span>
⒉ ?道家所稱的三清境之一。
引《云笈七籤》卷三:“其三清境者, 玉清、上清、太清 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 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 是也…… 靈寶君 治在 上清境,即 禹餘天 也?!?br />《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蘭公 煉丹已成,舉家服之,老者髮白反黑,少者辟穀無飢,遠(yuǎn)近聞之,皆知其必飛昇上清也。”
⒊ ?用以指道觀或道長。
引唐 白居易 《酬贈李煉師見招》詩:“幾年司諫直 承明,今日求真禮上清?!?br />明 朱權(quán) 《荊釵記·薦亡》:“特朝拜上清,仗此名香表志誠,亡妻滯水濱,愿神魂得上升?!?/span>
⒋ ?唐 柳珵 《上清傳》云,丞相 竇參 為政敵所誣,自知將敗,囑其婢 上清 入宮為婢,為之辯白, 上清 后果入宮,向 德宗 辯其誣。見《太平廣記》卷二七五引《異聞集》。后因以“上清”稱婢。 《通雅·稱謂》:“婢亦謂之上清。
引柳珵 《上清傳》, 溫公 《考異》引之……事雖不可信,然當(dāng)時稱婢為上清,亦常語也。”
國語辭典
上清[ shàng qīng ]
⒈ ?道家的三清境之一。即天界。亦泛指仙境。
引唐·白居易〈夢仙〉詩:「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br />《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蘭公煉丹已成,舉家服之,老者發(fā)白反黑,少者辟谷無饑,遠(yuǎn)近聞之,皆知其必飛升上清也?!?/span>
⒉ ?泛稱婢女。唐朝宰相竇參自知將為政敵所害,囑其婢上清,將來入宮后,為其辯白。上清后果入宮,向德宗申冤。見《太平廣記·卷二七五·上清》。后泛指婢女。
引明·方以智《通雅·卷一九·稱謂》:「婢亦謂之上清。柳珵上清傳,溫公考異引之……事雖不可信,然當(dāng)時稱婢為上清,亦常語也。」
上清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上 | shàng shǎng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上 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⒉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級和質(zhì)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xué)藝術(shù)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進(jìn):沖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裝,連綴: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藥。 ⒑ ?按規(guī)定時間進(jìn)行或參加某種活動:上課。上班。 ⒒ ?擰緊發(fā)條 |
清 | qīng | 氵 | 11畫 | 基本字義 清 qīng(ㄑ一ㄥ) ⒈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凈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fù)有名望,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風(fēng)清。 ⒉ ?安靜,不煩:冷清。凄清。清閑。清靜。清淡。清幽。清謐(寧靜)。 ⒊ ?單純不雜:清唱。清茶。 ⒋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層次清楚)。清亮。 ⒌ ?一點不留,凈盡 |
上清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上清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