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
- 拼音róu hé
- 注音ㄖㄡˊ ㄏㄜˊ
- 詞性形容詞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柔和[ róu hé ]
⒈ ?柔軟,溫和。
例柔和的光線。
性情柔和。
英soft; gentle; mild;
引證解釋
⒈ ?溫順;溫和。
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宋 蘇軾 《溫陶君傳》:“其為人柔和,有以塞讒人之口故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說(shuō)上·裹足》:“大凡女人之德,自以性情柔和為第一義,容貌端莊為二義?!?br />茅盾 《子夜》三:“雷參謀 用柔和恭敬的聲音回答。”
⒉ ?安撫而使之和樂(lè)。
引《國(guó)語(yǔ)·晉語(yǔ)四》:“億寧百神,而柔和萬(wàn)民?!?br />韋昭 注:“柔,安也?!?/span>
⒊ ?謂安定平和。
引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故內(nèi)治柔和,無(wú)狡悍思亂之民,不煩寸兵尺鐵,可以安枕無(wú)事。”
⒋ ?柔軟,軟和。
引《水滸傳》第二七回:“舌為柔和終不損,齒因堅(jiān)硬必遭傷?!?br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yǔ)·建康俗尚》:“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舉?!?/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柔和[ róu hé ]
⒈ ?溫馴、和順。
引《史記·卷一〇二·張釋之傳》:「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后漢書·卷六三·李固傳》:「商以后父輔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span>
反猛烈 剛烈 劇烈 強(qiáng)烈 生硬
⒉ ?柔軟、柔弱。
引《水滸傳·第二七回》:「舌為柔和終不損,齒因堅(jiān)強(qiáng)必遭傷。」
英語(yǔ)gentle, soft
德語(yǔ)Nachgiebigkeit (S)?, Sanftheit (S)?, Zartheit (S)?, milde (Adj)?, mildernd (Adj)?, sanft (Adj)?
法語(yǔ)doux, tendre
柔和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柔 | róu | 木 | 9畫 | 基本字義 柔 róu(ㄖㄡˊ) ⒈ ?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⒉ ?軟,不硬:柔軟。柔韌。柔嫩。柔滑。 ⒊ ?軟弱,與“剛”相對(duì):柔懦。柔弱。剛?cè)嵯酀?jì)。 ⒋ ?溫和:柔順。柔和。柔曼(柔和嫵媚)。柔情。 異體字 渘 漢英互譯 flexible、gentle、mild、soft、soften、supple、yielding 相關(guān)字詞 剛 造字法 形聲:從木、矛聲 English soft; gentle, pliant |
和 | hé hè huó huò hú | 口 | 8畫 | 基本字義 和 hé(ㄏㄜˊ) ⒈ ?相安,諧調(diào):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gè)神)。和衷共濟(jì)。 ⒉ ?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fēng)和暢。 ⒊ ?平息爭(zhēng)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 ⒋ ?數(shù)學(xué)上指加法運(yùn)算中的得數(shù):二加二的和是四。 ⒌ ?連帶:和盤托出(完全說(shuō)出來(lái))。和衣而臥。 ⒍ ?連詞,跟,同:我和老師打球。 ⒎ ?介詞,向,對(duì):我和老師請(qǐng)教。 ⒏ ?指日本國(guó):和服(日本式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