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 拼音fān shǔ
- 注音ㄈㄢ ㄕㄨˇ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番薯[ fān shǔ ]
⒈ ?〈方〉:甘薯。
英sweet potato;
引證解釋
⒈ ?一種草本植物。莖蔓生,細(xì)長(zhǎng),匍匐地面,莖節(jié)著土后易生不定根。葉心臟形至掌狀深裂。夏季開(kāi)紅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塊根皮色紅或白,肉白色、黃色或紅色。塊根除供食用外,還可以制糖和酒精。蔓、葉可作飼料。常用塊根或莖蔓繁殖。 明 萬(wàn)歷 由 呂宋 引進(jìn),初僅在 福建、廣東 一帶種植,后幾遍及全國(guó)。在不同地區(qū)還有紅薯、白薯、山芋、地瓜、紅苕等名稱(chēng)。
引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番薥》:“明 李日華 《紫桃軒又綴》云, 蜀 僧 無(wú)邊,貽余一種,如蘿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 普陀巖 下番薥也……按,此蓋即所謂番薯也。薥與薯,一聲之轉(zhuǎn)耳?!?br />丁玲 《奔》:“老龍 這時(shí)忽然才想起,那年為一籃番薯,他同 趙四爹 打架,把 趙四爹 的頭都傷了一大塊。”
國(guó)語(yǔ)辭典
番薯[ fān shǔ ]
⒈ ?植物名。旋花科牽牛屬,多年生蔓草。莖細(xì)長(zhǎng),匍匐于地上,葉片呈卵形或心臟形,互生。地下有塊根,橢圓形,兩端尖,皮紫肉紅,亦有皮灰色肉白,及皮白肉黃者。七、八月時(shí)抽長(zhǎng)花梗,開(kāi)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狀的合瓣花。除塊根可供做食糧,加工制成淀粉及粉絲外,亦可作為酒精、燒酒、飴糖、醋、醬油等釀造原料。嫩葉嫩莖可以作蔬菜。莖、葉、番薯簽可作飼料,用途很廣。
英語(yǔ)(dialect)? sweet potato, yam
德語(yǔ)Sü?kartoffeln, Bataten (S, Bio)?
法語(yǔ)patate douce
番薯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薯 | shǔ | 艸 | 16畫(huà) | 基本字義 薯 shǔ(ㄕㄨˇ) ⒈ ?〔薯莨〕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纏繞莖,地下塊莖,可用來(lái)染棉、麻織品;b.這種植物的果實(shí)。 ⒉ ?〔薯蕷〕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塊根為圓柱形,可食。通稱(chēng)“山藥”。 ⒊ ?〔甘薯〕a.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塊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b.這種植物的塊根。均通稱(chēng)“紅薯”、“白薯”;亦稱(chēng)“番薯”、“山芋”、“地瓜”、“紅苕”。 ⒋ ?〔馬鈴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莖可食;b.這種 |
番 | fān pān | 田 | 12畫(huà) | 基本字義 番 fān(ㄈㄢ) ⒈ ?遍數(shù),次,回:三番五次。 ⒉ ?輪流更代:輪番。更( gēng )番。 ⒊ ?稱(chēng)外國(guó)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⒋ ?倍:產(chǎn)量翻了二番。 其他字義 番 pān(ㄆㄢ) ⒈ ?〔番禺〕地名,在中國(guó)廣東省。 異體字 潘 畨 蕃 蹯 鄱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 take turns; a turn, a time; to repeat |
番薯的近義詞
番薯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