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果
- 拼音sì guǒ
- 注音ㄙˋ ㄍㄨㄛ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四果[ sì guǒ ]
⒈ ?佛教語。聲聞乘圣果有四,舊譯依梵語稱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新譯將前三果譯為預(yù)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仍其舊。
⒉ ?宋代民間教派名。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聲聞乘圣果有四,舊譯依梵語稱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新譯將前三果譯為預(yù)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仍其舊。
引南朝 齊 周颙 《重答張長史書》:“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無疑其集佛?!?br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非唯四果不議,固亦十地罔窺?!?br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納縛僧伽藍(lán)》:“伽藍(lán)西南,有一精廬。建立已來,多歷年所,遠(yuǎn)方輻湊,高才類聚,證四果者難以詳舉。”
⒉ ?宋 代民間教派名。
引宋 陸游 《條對狀》:“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jié)連素定,待時而發(fā),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 淮南 謂之二禬子,兩 浙 謂之牟尼教, 江 東謂之四果?!?/span>
國語辭典
四果[ sì guǒ ]
⒈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yù)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
引《中論·卷四》:「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四果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四 | sì | 囗 | 5畫 | 基本字義 四 sì(ㄙˋ) ⒈ ?數(shù)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中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 ⒉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dāng)于簡譜中的低音“6”。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our |
果 | guǒ | 木 | 8畫 | 基本字義 果 guǒ(ㄍㄨㄛˇ) ⒈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種子的部分:果實。果品。果木。結(jié)果(a.結(jié)出果實;b.事情的結(jié)局或成效)。 ⒉ ?結(jié)局,與“因”相對:因果。成果。 ⒊ ?堅決:果決。果斷。 ⒋ ?確實,真的:果真。如果。 ⒌ ?充實,飽足:果腹。 ⒍ ?姓。 異體字 惈 菓 漢英互譯 fruit、really、resolute、sure enough 相關(guān)字詞 因 English fruit; result |
四果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四果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